青銅玉器可分為哪幾大類
  • 25年5月1日 12: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銅玉器可分為哪幾大類?在北京正道2015年當代玉雕秋拍中,由新晉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馬洪偉先生創作的四件器皿拍品經過多次激烈競價,最終悉數成交。從2009年開始轉型到現在,馬洪偉已創作了近百種仿古青銅玉器。那麼,青銅玉器可分為哪幾大類呢?

1.禮器:春秋異彩會有時

用玉來仿製夏商周青銅禮器,明清時期已蔚然成風,尤以乾隆年間為盛。帝王好古,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間收藏之風亦盛行。而如今的玉石市場,仿戰漢、仿明清,卻少見仿夏商周青銅禮器。個中緣由,不外乎一個“難”字。

馬洪偉將青銅藝術傾注在玉上,流溢出來的是典雅尊貴、剛柔並濟的藝術美感。馬洪偉深知青銅器之所以著稱於世皆因其製作精良、氣魄雄偉,所以要在玉雕中再現古青銅器的精、氣、神,必須抓住器型、紋飾等關鍵環節。如此,才能使之四面成器、熠熠生輝。

2.酒器:曲水流觴酒醴醇

飲酒須持器。古人云,“非酒器無以飲酒,飲酒之器大小有度。”周朝時,對青銅酒器作了明確的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這種青銅酒器的格式和規格一直沿襲到清代。

目前,馬洪偉做過的酒器就有爵、角、觚、觶、尊、壺、卣、方彝、觥、罍、枓……看著這些,不禁令人想起文學作品中常出現的情景。如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觥籌交錯”、王羲之的“曲水流觴”、李太白的“會須一飲三百杯”、蘇東坡的“一樽還酹江月”……

3.水器:上善若水幾於道

馬洪偉時常端詳那件“母子匜”,這是他創作的第一件仿古青銅玉器。其在青銅器中屬於水器範疇,《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水器,顧名思義,古人盛水的器皿,可分為盤、匜、盂、鑒、缶、盆、斗、壺等。

馬洪偉發現,在將實用器轉換為欣賞器的過程中,線條比例可以適當調整,紋飾的增減也可以進行再次創作,即根據需求靈活取捨。從紋飾來說,刻畫的線條不能太過柔軟,否則就少了青銅器的金屬感和氣勢。再者,將主體紋飾保留下來,其餘的線條不必太複雜。以玉表達青銅,在乎的是那份氣韻。治玉者當為美玉之伯樂,玉無良工,則與頑石無異。

4.香器:金玉青煙任意熏

熏香的歷史在我國由來已久,漢代著名的博山爐就是人們為熏香而設計的。熏香爐也叫香熏或者香爐,最初採用青銅為材料,漢代的博山爐就是青銅製成的。其實,熏香並不完全是古代文人生活中的點綴,它還有熏香衣物、消除疲勞以及驅散蚊蟲等作用。

香爐與香薰是馬洪偉較為青睞的一種仿青銅器玉雕作品,因為它的美、它的挑戰性。

5.兵器:勢如破竹吞滄海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因此,最先進的技術最先用於製作兵器,青銅鑄造技術也不例外。最開始做仿古青銅器時,馬洪偉選擇的是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形美工細的器形,如被人們所熟知的尊、匜等。而在整理既有作品時,他發現青銅兵器有所欠缺,於是開始著手使其完備。如今,他已完成的兵器有戈、戟、矛、鈹、鏚、鉞、劍等。

不似普通手把件的圓潤,以玉表現青銅器,需要將其剛強有力表達出來,而青銅器中最為凌厲的要屬兵器了。儘管兵器的紋飾相對於其他器具來說相對簡化,但要將其“開鋒”卻是有難度的。以青銅劍為例,每個部位各有其專名。如劍身前端的尖突稱作“鋒”,中央一條凸起的稜稱作“脊”,“脊”兩旁稱為 “從”,“從”兩面的刃稱為“鍔”……在雕刻過程中,“鋒”需要有一定的力度和角度,方能體現其“利”;“脊”更是起到了中心參照作用,不能有絲毫差錯; “從”與“刃”都要遵從對稱美學,這又要求工藝者在下刀前作好全盤考慮。

6.雜器:且將青玉賦青銅

雜器,主要是指日常生活用具、車馬器、度量衡、貨幣以及建築結構等。雖然沒有明確的界定歸類,但從吃飯穿衣到住宿出行,雜器滲透在生活的的每一個層面,是時人生活智慧最直接的體現。

雜器之中,更注重實用性,青銅紋飾較少,強調線條美和立體美。馬洪偉以青玉製成的“長信宮燈“,整體為一跽坐宮人執燈形,左手托燈盤,右手以袖籠於燈上,工藝考究,線條和暢,顯示出極強的藝術美感。人物著裝除天然的褶皺外,幾乎沒有多餘的裝飾,然而即便是這樣近乎寫意的寥寥幾筆,也足夠將我們帶回那個年代了。

以上就是關於“青銅玉器可分為哪幾大類”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今日熱點推薦:郵票的資料 普通郵票 十二生肖郵票 特種郵票 十二生肖郵票圖片 第三輪生肖郵票 什麼郵票值錢 郵票圖案 把玩葫蘆 文玩葫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