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端硯的上三坑老坑、麻子、坑仔(1張圖片)
  • 19年9月13日 11: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端硯在宋代以後是中國最著名的文房四寶之一,歷朝歷代都是供墨,都限制開採。到了清代,清代的端硯,以上三坑為上佳。端硯上三坑是老坑、麻子、坑仔巖,上三坑各有側重,老坑下發墨俱佳(無論冬夏),清中期出現的麻子水坑研墨以細膩見長,坑仔下發墨也是相當不錯。
古端硯老坑
古端硯的老坑由於硯石材料采自深於河床之底的石脈,長年受水的淨化浸漬,自身石質溫潤且幼滑,石色青灰中帶藍紫,製成硯後經歷長期的使用揣摸與墨長期相伴,加之漫長年月的空氣接觸氧化,因此發生質的變化,表面皮殼墨光擦洗不去,由表入裡必然有墨滲痕,甚至用細砂擦開小片硯堂觀之,所見的石肉也與新硯有明顯的區別,色澤變深,由紫藍偏灰黑,硯的本身有些也會出現斷續的細小裂紋狀或分層剝離,細辨之,老坑所俱的石品隱約可見:如玫瑰紫青花,金銀線,冰紋或魚腦凍,蕉白等。我們在選取硯台收藏的時候,注意看硯形,古時老坑硯一般在6寸左右,厚度約2公分,不會太厚。古人深知取石之難,千百萬片選取者廖廖無幾,加上太厚也不實用,不像今人用作陳設。所以以前一般硯台如:抄手,單打走水硯等,不會用老坑高檔硯材的。
老坑毗鄰西江,硯坑一側,依山傍水,端溪水從山腳下涓涓淌過。朱彝尊<說硯>寫道 :”端溪之水出其蔭溪,長一里許,廣不盈丈,自水口北行三十步,有穴(即老坑水巖洞口)。窺之,只容一人,俯伏捫而入,積水灌其中”。清施閏章<硯林拾遺>記述:”端溪 在肇慶府城南,一名端江,臨江一山,半浸水中,鑿石琢硯,以穴深入水者為佳。”上述二則是前人所說的關於老坑洞的位置。老坑水巖洞口地勢低,地形下部傾斜,上部陡峭,水文條件不好,西江水上漲時連洞口一併淹沒。雖乾旱季節,老坑洞內亦積水灌其中,即古人所謂”泉生石中”是也。老坑洞內因先期下挖成陷坑,再加上沿硯石層(當地人稱”石脈”,即絹雲母泥質頁岩)開挖,形成若干”石道”。現在一些已堵塞之石道因其硯石枯竭,故石工棄之。今僅存大西洞與水歸洞兩個採石工作面。洞內石道是沿緩傾斜硯石層鑿進,形成一個起伏曲折,多變的小型坑道。石道高70至90厘米居多,100至一120厘米較少,寬亦如是。
    大西洞:全長(斜距)135.5米,(從洞口至洞底),洞口至洞底高差為25.5米,洞底與西江正常水平面間距約150米。目前大西洞的採石工作面,恰似一個低矮的大廳堂,有近四十平方米的面積,但高低不一,最高處約2.2米,人可以站立,最低處約1.2米,採石二一般要席地而坐,揮錘打鑿採石。儘管大西洞與水歸洞在老坑洞內,石脈又同出一轍,只是分支走向不同而已,但細心審視,石色還是有微小差異。
    水歸洞:全長117米,洞口與洞底高差約20米。洞底與西江正常水面間距約130米,與正常水平面高差27米。就是說不管大西洞還是水歸洞 ,都在西江正常水位之下,甚至低於西江河床。這是終年積水的主要原因,因而,前人記述曰:”一歲之中唯隆冬水涸時方可采”。又”雖大旱未嘗涸”,”不論四時皆為水浸”。故有”呵氣研墨”,”呵之即澤”的佳話。但水歸洞的採石工作面比大西洞要小些,高度也不如大西洞,而深度則超過大西洞,因此石道陡,坡度大,採石分成幾個小工作面(從1989年底,大西洞與水歸洞工作面已連成一片)。大西洞與水歸洞硯石礦層的受力特點:抗壓不抗震;抗刮、抗磨、抗割、抗刻、抗雕而不抗擊。
    老坑巖自唐代開採以來,一直被文人墨客崇贊不絕,公認為眾硯之首,並樂始不彼的刻意追求,皇宮也知聞並指為貢品。
老坑巖古端硯的辨識基本與一切古端硯的辨識一樣,看硯制,看石質,看石色,看石品,看雕工,看包漿,聽聲音,看使用研磨痕跡,看銘識是否後加或臆造。
清代端硯麻子坑

    端硯麻子坑開採於清代乾隆年間,該巖位於端溪直入約4公里以南的高山上,山路崎嶇,非常險峻。洞口與端溪水垂直高度約600米左右。分上下兩洞,有旱坑水坑之分,兩洞相距約5米;水坑在下,相傳是一位臉長滿麻子的硯農所發現並開採,後人為紀念他,把該巖名叫麻子坑,說也奇,物出主人形,開出的硯石也長滿麻子「蟲蛀斑」。所以蟲蛀多和白癩多也成為了該巖的特徵之一。它的石質也像老坑巖那樣層次分明,並非常幼嫩潤滑,可與老坑比美,手感糯澤,肇慶藏硯者把它看重於坑仔巖,把它排在名坑的第二位。外觀石色與老坑近似;深藍帶灰黑,色比老坑稍沉,潤澤感較強,石品有魚腦凍,蕉白,火捺,青花,金線,天青,天青凍,石眼,翠斑等,石眼尤佳,多碧綠帶瞳睛,明亮可愛,間有鴝鵒眼等佳眼。斷口層次分明,色澤油潤,深灰偏老坑石色,多有蟲蛀斑。端硯麻子坑在2000年間亦已停止開採。

端硯

清代端硯坑仔巖

清代端硯坑仔巖開採於宋代治平年間,在老坑右上角相距約幾百米,如今該巖亦封停開採多年。坑仔巖外觀石質並無老坑巖的那種層次感,相對質比老坑有一種結實感;與老坑相比,石色偏紅帶紫灰,顏色比較均勻,拖動石聲稍昂。石品中翠斑和眼較多,且群集,金銀線比老坑的少,不俱五彩釘,冰紋凍,蚰蜒光等。石品花紋有蕉白,魚腦凍,火捺等也比老坑多。與老坑相比,沒有斷續的細裂紋,在實施雕刻中與老坑相比,老坑非常受刀,但坑仔相對拒刀。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