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元寶 背寶薊當百雕母(共2張圖片)
  • 18年1月3日 09: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我國古錢幣庫中,雕母錢也稱祖錢,或稱祖母,作為翻鑄母錢之用,母錢再鑄制子錢。其銅質精良,雕制嚴格,頗費工夫,歷朝歷代鑄錢,凡雕母皆珍。此枚“咸豐寶薊當百雕母”是咸豐當百大錢中的較少的一種。

  “咸豐”是清文宗的年號,咸豐年間正值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高潮期。此時民怨沸騰,清政府為了苟延殘喘,在錢幣鑄行上大做文章,將財政危機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由於鴉片戰爭、列強的掠奪和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發生,錢局製造制錢已很難進行,很多省錢局實際上處於停頓狀態,即使開鑄,也是偷工減料。此後太平軍連捷,各地反清起義風起雲湧,清軍疲於奔命,清廷驚慌失措。這時,清朝的軍費開支大增,而稅額收入大減,再加上鴉片戰爭的影響,導致財政拮据,為了籌款繼續鎮壓太平軍,緩解財政危機,於咸豐三年(1853)清廷被迫鼓鑄大錢。 

  咸豐大錢是在內憂外患、經濟危機的情況下鑄行的。“咸豐重寶”始鑄當十大錢,繼而又開鑄當五十、當百和當百以上,並令全國各省迅速鑄造推行,種類眾多、幣制混亂,當值等次、大小輕重、鑄造材質、鑄造工藝、文字書體及錢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監內鑄造時,都差異很大,以至有當值大小和錢體大小輕重倒置的,咸豐錢的變化繁複史無前例,在我國錢幣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在世界錢幣史上大約也無先例。有專家認為,咸豐錢的繁盛,是中國方孔圓錢制度的迴光返照,2000多年的方孔圓錢制度,可以說在咸豐年間走上了終結之路。 

  寶薊局是清代直隸省薊州鑄錢局,原稱薊州局,清代順治二年設立,至雍正年間,咸豐年間重新設立,改稱“寶薊局”。此局共鑄咸豐(元寶)錢紀值有五種:小平、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鑄大錢的目的是為了發放軍餉,當百大錢,“寶薊”二字為滿文,是試鑄;因商民罷市、兵丁不願使用,銅材缺乏,不久便停鑄。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眾多鑄錢局中,相對於寶源局、寶泉局、寶福局、寶蘇局等大鑄錢局,寶薊局是一個小局,一個小的鑄錢局也要鑄當百大錢,未行得通又不得不停鑄,說明當年咸豐朝窘迫到何種程度;再者,民心所向,民意不可違,如此濫鑄大錢,收刮民脂民膏,遭到民眾、商人及兵丁的抵制,也是理所當然,又是給當政者的一種警示。 

  此錢直徑48、穿徑13、厚6毫米,重73克;錢面“咸豐元寶”四字楷體對讀,自成一格,穿上“鹹”字,左一撇離穿離廓,其內“口”字上面一橫為短橫,末筆勾鹹接穿右上角(勾有點磕碰),穿下“豐”字上部三直皆連穿,末筆一橫,落筆接緣;穿右“元”字,“兒”部一撇為少見的短撇;穿左“寶”字為缶寶、“八”字貝,寶蓋頭右角與穿左角相連,“咸豐元寶”四字渾然一體;此錢背文寶薊為滿文,離穿離廓,“當百”二字與錢面書體一致;錢面錢背字文筆畫出現隱起紋,包漿老到,銹色富有層次,有流轉的痕跡,是一枚傳世品。 

  就遺存情況來看,寶薊局所鑄小平錢少見,當五鐵母極少,當十有大小兩種,“寶”字皆為“爾”寶,當五十、當百的“寶”字均為“缶”寶,當百的存世最少。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