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收藏重點看筆管材質和工藝(1張圖片)
  • 18年7月18日 13: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人鑒筆重實用,今人鑒筆重收藏

  “筆有凌雲意縱橫”,古代文人時時借筆抒發情意,因而關於毛筆的雅稱也數不勝數。但毛筆的起源說隨著考古的深入,脈絡逐漸清晰。上世紀80年代,陝西臨潼姜寨村發掘出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出土文物中有凹形石硯、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從彩陶的紋飾花紋可辨認出毛筆描繪的痕跡,證實了在五六千年前,已有了毛筆或類似毛筆的筆。而商代甲骨文中已出現筆的象形文字,形似手握筆的樣子。 
毛筆,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書寫工具,更是古代文人博功名、奪魁首、取狀元之利器,前人重筆,因而它一直居於文房四寶之首。雖然如今毛筆的使用不如古代,但在書法、國畫領域依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而近幾年毛筆的鑒賞和收藏價值被逐漸挖掘。

  ●毛筆起源

  “最早的毛筆”出土於戰國中期楚墓中

  《史記》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博物誌》裡也說,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蒙恬為發明毛筆的始祖幾乎成了定論。

  1954年,考古學家在長沙左公山十五號戰國中期楚墓中發現了完好的毛筆,被稱為“長沙筆”。該墓中出土了一套完整的書寫工具,有銅削、竹片、小竹筒。竹片相當於後世的紙,銅削用來刮削竹片,小竹筒應是用來存放墨、顏料等物。而令人欣喜的是這支保存完好的毛筆,因為這是漢以前的毛筆。這支筆出土時套在一枝小竹管內,筆管長18.5厘米,口徑0.4厘米,筆毛長2.5厘米。它選用的是上好的兔箭毫,筆毛包紮在筆桿外圍,以麻絲纏緊,外面再塗漆粘牢。筆桿系竹製,裹以麻絲,髹以漆汁,筆鋒尖挺,是抄寫竹木簡牘的良好工具。 這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毛筆實物。所以《文房四寶與印刷術》裡提及此,將之它稱為“最早的毛筆”。

  據資料顯示,發現最早毛筆的墓葬還有河南省信陽長檯關1號楚墓,從中出土的毛筆與現在通用的毛筆相似,而筆竿細長,筆鋒均為2.5厘米,略長於現代小楷毛筆的筆鋒。其製作方法是將筆毛圍在筆桿的一端,以絲線束緊。長沙筆採用上好的兔箭毛,相當於後世的紫毫,剛銳而富於彈性,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形容:“紫毫筆,尖如錐兮利如刀。”正是由於這種毛筆,所以我們看到楚國竹簡上的字體筆畫勁挺,落筆起筆鋒芒畢露。

  湖北省雲夢睡虎地戰國秦墓也出土了毛筆,但它與上述毛筆不同,筆毫是插入桿腔中的,與今天的制筆方法相似。同時該墓還伴出了墨、硯等書寫工具,它們與筆、筒合起來可稱為戰國時期的“文房四寶”。

  ●收藏拍賣

  鑒藏市場升溫,明清毛筆高達萬元

  據瞭解,近年來,毛筆因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稀缺性,逐漸受到各路藏家的關注,一支民國的竹刻毛筆市價大概在4000元左右,明清兩代的毛筆大都在萬元。而在拍賣市場上,2000年北京翰海一支明萬曆竹刻人物毛筆估價6萬至8萬元,最後以7.05萬元成交。2008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一支明萬曆竹刻花鳥紋毛筆,更是以103萬元的高價成交。迄今為止,我國拍賣場上最貴的一支毛筆是北京古天一拍賣公司2010年秋拍拍出的——象牙透雕葡萄松鼠毛筆,拍賣價高達300萬元。

  毛筆主要由筆毫、筆管兩個部分組成。古人鑒筆以實用為主,常以筆毫分優劣,凡筆頭毛色光潤,渾圓壯實,筆鋒尖銳,美觀挺拔,尖、齊、圓 、健四德皆備者為妙筆;而筆管,不論宋代之玉、明代之瓷、清代之象牙,雕刻雖精美,但重力不勻,在書寫上均不如竹製適宜。所以鑒藏毛筆的著眼點就是看筆管的用料和筆管的裝潢與繪畫、雕刻、鑲嵌的藝術水平。

  筆管鑒藏,首先得看材質,玉材質高價貴;瓷製的受追捧,且易保存,但價格也相對較高;另外,象牙、漆制的因稀少價格也不菲。其次得看製作是否精緻。漆制的看工藝,瓷製的看花紋,玉製的象牙的看雕工,只有結合這些特點才能對古筆的年代進行準確地判斷,同時分清是民間製作還是宮廷御制;而後再著眼於筆管的裝飾,看其是否有制筆名家的刻款,是否有名人的題款,這些對毛筆的收藏價值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現今保存下來的筆管多數是瓷的、玉的、漆的,少許還有金屬的和象牙的,因為材質都比較昂貴,加上存世量不大,所以說收藏價值都不低。再者,古代的工匠們在毛筆管不及寸的圓周上,巧妙地鐫刻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亭台樓閣,表現了獨特的裝飾趣味,堪比書畫精品。

  ●原料及產地

  筆毫原料廣泛,毛筆製作講究

  筆毫的製作原料非常廣泛,如兔毛、羊毛、鵝毛、鴨毛、雞毛、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鼠毛、虎毛、狼尾、狐毛、獺毛、猩猩毛、豬鬃、茅草及人的胎發、鬍鬚等。由於其中一些原料越來越難得,或製作工藝相對繁瑣,而實際用途又比較狹窄,便逐漸淡出了筆的行列。目前,常見的筆毫只有羊毛、狼毛、雞毛了。

  毛筆的製作十分講究,多者需要百餘道工序。筆頭選毛更是講究,比如羊毫,是要山羊的毛,還要在冬季時分宰殺的山羊入料。著名的“湖筆”選料是江蘇南通的山羊,因為這一帶的山羊有小截尖細富有彈性的“鋒穎”。“鋒穎”在筆工中的術語叫“黑子”,是山羊腋下和頸下的毛 ,這地方的毛與外部摩擦少,故此每根毛的尖端都有“鋒穎”。再如狼毫,其實不是狼的毛,而是黃鼠狼尾巴上的毛。 
我國最有名的筆是出自浙江的湖州和河南的太倉毛筆以及河北的侯店毛筆。

  延伸閱讀

  這件“國寶”鸛魚石斧圖彩繪陶缸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早在2003年7月就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覽的國寶文物之一,它之所以如此珍貴,就在於它身上這幅畫,早在新石器時代前期就已經具備了後世中國畫“沒骨”“勾線”“填色”的一些基本畫法。是中國畫早期的雛形,堪稱 “中國畫的開山鼻祖”。

  中國畫大家都知道,肯定都是用毛筆所畫,不會是用鋼筆、鉛筆。所以儘管沒有新石器時代的毛筆實物出土,但通過這件“國寶”上的繪畫,完全可以從側面推斷出,毛筆在新石器時代前期就已出現。但那時的“毛筆”名字還不叫做“毛筆”。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存在象形一手握筆書寫的樣子的字,這就是後來的“聿”字,也是“筆”字的前身。所以今天繁體的“筆”字下邊還是個“聿”字。

  東漢許慎著《說文解字》中也記載:“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拂,秦謂之筆。”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才定名為“筆”。因筆頭是用羊、鼬、狼、雞、鼠等動物毛製成。所以才又被稱為“毛筆”。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