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海島神仙人物鏡(共2張圖片)
  • 17年11月28日 08:5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海島人物鏡(見圖),直徑22、緣厚0.6厘米,重1350克。鏡呈銀白色,六出葵花形,圓鈕,素緣。鈕上方高山聳立,山半腰有一位神仙,端坐在祥雲之上。鈕下方有一草廬,草廬內有一圓形坐墊,一股瑞氣從廬中直衝山腰,化作祥雲。草廬兩邊為花草樹木,一隻可愛的小兔子雙腿直立於草廬右邊。草廬下海浪起伏,綿延無邊,海水中有一隻鹿,鹿左邊一頭牛形蛟龍,即水怪。草廬右上飾荷葉、荷花。鈕左佇立兩人,峨冠博帶,皆著寬袖長裙,後人給前人撐著曲柄華蓋,皆仰視鈕上方端坐祥雲之上的仙人。鈕右有一人,頭戴冠,著長衣,端坐吹笙;其前一隻鳳鳥,昂首振翅翹尾,挺立在雲朵之上,似是在隨笙樂翩翩起舞;空中有一隻瑞鳥展翅俯衝,像是為優美的笙聲所吸引而來。整個鏡面水波浩渺,排浪翻騰,讓人置身於蓬萊仙境之中。查孔祥星、劉一曼編《中國銅鏡圖典》及已出版的銅鏡圖譜,均未收錄此鏡。此鏡構圖獨特,畫面和諧,紋飾繁縟,奇巧生動,珍奇罕見,彌足珍貴。

海島人物鏡及其線描圖

  此鏡是1965年在三門峽印染廠M36號墓出土。墓誌志文載有“元和四年二月廿六日記”字樣,“元和”是唐憲宗年號,“四年”即809年,由此確定此鏡年代為中唐末、晚唐初期。 

  唐代神仙人物體裁鏡吸納了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劉向《列仙傳》記載的神仙事跡,突出表現仙人的成仙過程、原因。《列仙傳》總結70餘位神仙的四大特徵:一是長生。《列仙傳》記載31種不同的服食方法,實現了長生,並保持年輕的形貌。如任光積八九十年,如數十歲面顏;昌容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顏色如二十許人;稷丘君發白再黑,齒落更生;牘子時壯時老,時好時丑;赤斧三十年反如童子,毛髮皆生赤。其次,仙人多掌握飛昇之法。《列仙傳》記寧封子隨煙氣上下;偓佺飛行逐走馬;馬丹入回風中而去;谿父能飛走,升山入水的典型例子。三是仙人奇方異術。如方回、崔文子、負局先生、安期先生、瑕丘仲、任光等人就擅長此類。四是技能。擅長醫術的馬師皇;好吹笙的王子喬;善吹簫的蕭史;能養雞百餘年的祝雞翁;善行火的陶安公等。這在無形之中也給人們心理暗示,似乎取得突出的成就就會有仙遇。 

  道教,是我國本土文化的宗教。以老莊思想為主導融入了各類神仙學說和民間思想信仰,為方術的綜合體宗教。唐代是道教全面發展的繁榮時期之一,推崇“黃老之術”“求仙長生”迎合了皇家的統治需要,始終得到扶植和崇奉。在唐代近三百年的統治中,大力發展道教,廣建道觀。唐太宗拜老子李耳為始祖,用道教為李姓唐王朝的統治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唐高宗更追封李耳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武則天當政後,為了打擊李氏勢力,曾經打壓道教,但是遭到了很大的反彈,所以後來又不得不重新尊崇道教;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唐玄宗“規定玄學道舉制度,編纂《開元道藏》”,“親注《道德經》令學者習之。”唐玄宗二十九年(741),“敕兩京及諸州各置玄元皇帝廟,京師號‘玄元宮’,諸州號‘紫極宮’”,把道教立為國教。在上層統治者的狂熱追求和大力推崇下道教影響深遠,在當時社會的各個領域均有表現,“飛昇之法”的加入讓仙人為唐人生活更加神秘、神話。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衡雲花認為:“武則天聖歷二年(699)二月四日,巡幸升仙太子廟;六月,立《升仙太子碑》。據出土墓誌記載,此鏡是唐憲宗元和四年(809)隨葬的,隨葬年代在武則天巡行太子廟之後,時間上吻合。”由以上所述可以推斷,晚唐初期海島神仙人物鏡是後人把武則天巡幸升仙太子廟、立升仙太子碑並撰寫碑文與浮丘公接王子喬升仙等故事聯繫起來,用圖樣表示出來,構成一幅生動的神仙人物故事圖案,描繪出一則超越時空的傳奇故事。此鏡的出土與發現,為唐鏡增添了新的奇葩,不僅反映出當時人們豐富的想像力,而且顯現了唐代制鏡工藝的高超的技術水平。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