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金銀器的收藏與鑒定
  • 15年5月11日 18: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訊,金銀質地雖軟,但化學性質卻非常穩定。

金,有華貴的黃色光澤;銀,有端莊的白色光澤。中國古代金銀器不僅類型多樣,範圍廣泛,而且工藝複雜精細,技術含量很高。金銀是人類發現、使用最早的貴重金屬。它們不但有著燦爛奪目、高貴華美的色彩和光澤,而且化學性質又非常穩定,硬度不高,延展性極佳,具有易於加工的特點。金銀的這種特性,非常適宜於製作具有精細工藝的器皿和飾物,以及用於對其它質地的器物表面進行裝飾。因此,很早以來,人們就開始用金銀來製作各種器皿和飾物。可以說,人類對金銀的利用,其歷史遠早於銅鐵錫鉛等,幾乎與人類文明史同步。製作金銀器所用的黃金在自然界中大多以游離、單質的形式存在,而銀一般與其它礦物共生,開採、冶煉的技術難度要比金大得多,因此,人類對黃金的利用又比對白銀的利用要早大約1000年,工藝水平也要高些。

金銀器是用貴金屬製成的,材料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收藏和保存價值,再加上金銀器的製造對工藝和技術要求較高,因此,相對於其他質地的器物,金銀器的作偽現象要少得多。一般偽造金銀器最常見的是在材料質地上作假,如以銅、鉛、錫等冒充金銀,以此牟取高額利潤。日前的技術手段對金銀器質地的鑒別已能做出比較精確的測定。比如器物金銀含量的成色測定,對金銀器內所含其他金屬成分及其含量的測定,甚至對一件金銀器不同部位的金銀含量,亦能分別做出測定。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盞、勺、杯等金器,其含金量均在85%以上,並含有少量的銀和微量銅;浙江龍游縣出土的明代金盃,其上部含金量為73%,足與把含金量卻只有60%,其足為空足,為使金盃內盛放酒液後,不至於重心不穩,空足內還加鐵以配重。

除材料質地作假外,古玩市場上還出現了一些古代金銀器的復仿製品。一般說來,複製品均按出土實物進行複製,其外形、紋飾與原器酷似,很容易迷惑收藏者。若非對原器相當熟悉並進行反覆揣摩,很難識別其真面目。仿製品的形制和裝飾花紋一般都有所依據,但仿製時大多經過改形或改繪,然後拼湊成型的器物。這兩類器物的製作水平都很高,但是只要掌握了各地出土和收藏的歷代金銀器的資料、各時代金銀器的器形特點裝飾特點及製作工藝,然後對器物逐項觀察分析、仔細揣摩,就會發現其破綻和漏洞,最終判明其真偽。

關於時代鑒定,經科學發掘出土的金銀器物,由於有明確的墓葬年代地層關係以及其他伴出物,其時代或時期的判斷相對比較容易。而對那些非正規考古發掘發現的金銀器和傳世品的時代,則只能通過銘文、造型紋飾、製造技術等方面的綜合分析進行間接的推斷。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