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代的粉盒也叫香盒、油盒、黛盒是古代婦女存放脂粉和香粉的化妝盒,跟胭脂盒有相似的作用。粉盒由蓋和底兩部分組成,子母口相互扣嚴,盒身直腹,外腹模印菊瓣紋或瓜稜形、八角形等,底平內凹;盒蓋淺弧頂,蓋面模印各式花卉、卷草紋等精美圖案。瓷器粉盒還有有折枝牡丹、蓮花、六星花卉、七星花卉、團花、菊瓣、蓮蓬、針葉紋和釉面冰裂紋等。中國婦女使用妝粉至少始於戰國時期,在唐代就已非常流行,宋代已經出口大量粉盒瓷器了,可見粉盒已經成為古代女子生活的日常用品了。
粉盒的形狀
圓形
橢圓形
方形
四邊形
六角形
八角形
瓜稜形
八方形
葵瓣形
仿瓜果形
粉盒的質地
粉盒不僅僅是古代女子日用的生活妝奩用品,而且是情人和達官貴人送禮的禮物,所以古代的粉盒質地很多。
瓷器:2007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海南省文體廳等單位聯合在西沙華光礁進行發掘,共計出水1.1萬件珍貴的南宋瓷器,在西沙———華光礁出水瓷器中,粉盒數量最多,足有上千件,粉盒裡外施青白色釉,釉色白中泛青,蓋、身的口沿皆為芒口,盒底面無釉露胎,透著一種質樸天然的美感。其中,折枝花是截取樹木花朵的一支或數支,來構成一種單獨的紋樣,這一花型流行於宋至清代,多裝飾在盒、碗等器物上,它在盒蓋中充分體現出一種均衡、活潑的形式,不受周圍紋飾的影響,適用性較強,成為一個主體紋飾。出土的瓷器粉盒器物似為福建境內的德化青白瓷窯燒於南宋年間的產品。
銅質地的粉盒還有鑲嵌碧璽、白玉、翡翠等寶石的精美粉盒。
金銀、琥珀、漆器、瑪瑙、玉器、珍珠
脫胎朱漆菊瓣式粉盒
粉盒呈菊花瓣形,通體髹朱漆,外底髹黑漆,刀刻填金隸書乾隆皇帝御制的《詠朱漆菊花盒》詩一首:「髹作法前明,踵增制越精。攢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輕。把手初無覺,映心似有情。設雲十人諫,慚愧不期生。」末署「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題」及「比德」印章款。底中部有「乾隆年制」篆書款。「丙申」是乾隆四十一年,即西曆1776年。
此盒壁厚約一毫米,胎薄體輕,系採用夾紵胎技法製成。夾紵胎與木胎不同,是用漆或漆灰將若干層布糊裱在一起,又稱「脫胎」,具有堅實輕巧的特點。乾隆皇帝在上引詩中讚美它「攢英如菊秀,一朵比花輕。把手初無覺,映心似有情」;在另一首讚美朱漆菊瓣盤的《詠仿永樂朱漆菊花盤》詩中稱:「吳下髹工巧莫比,仿為或比舊還過。脫胎那用木和錫,成器奚勞琢與磨!」《髹飾錄解說》中談到,朱漆色澤因髹飾季節的不同而有所區別:春夏兩季做的朱漆鮮艷明亮,秋季做的顏色較深。銀硃含量的多少,也會對顏色的明暗產生影響。由是觀之,這件朱漆盒的顏色較亮,可能是在春季製作的,或者與銀硃含量較多有關。
根據造辦處檔案記載,乾隆四十二年以後曾多次仿照脫胎朱漆菊瓣式盤的做法製作菊瓣式盒,全部由蘇州織造承辦,是故宮嬪妃精美的粉盒。
脫胎朱漆菊瓣式粉盒,清乾隆,口徑15.5cm,高9cm。
九成金鑲石圓形粉盒
粉盒為九成金質,圓形。蓋面鏨刻米珠紋錦地,其上以粉、綠、藍、紅等各色碧璽鑲嵌朵雲、蝙蝠圖案。蓋邊鑲嵌碧璽菊花紋。蓋的折沿處及盒身底邊鏨刻變形的「卍」字不斷紋。盒底部有「寶華」、「足金」戳記。
在清代宮廷中,此種盒一般為后妃們用於盛放胭脂等物品。此盒的鏨刻工藝極其精緻,並鑲嵌各色碧璽組成圖案,更顯珍貴。
九成金鑲石圓形粉盒,清,通高4.1cm,逕7.5cm。
剔紅九龍紋圓盒
剔紅九龍紋圓盒,明宣德,高8.2cm,直徑19.8cm。清宮舊藏。
盒木胎,圓形,平頂,直壁,平底,臥足。通體在黃漆素地上雕紅漆花紋。蓋面飾雲龍紋,龍發前衝,閉口,體彎曲勁健,雙睛以黑漆點染。器壁飾雲紋。盒內及外底均髹黑光漆,填金御制詩:「永樂創朱漆,文孫應見之。原從果園制,亦類肯堂為。著色層披赭,雕紋細入絲。九龍各蠖略,粉本所翁貽。乾隆戊戌御題。」並「乾」、「隆」兩方小印。外底左側邊鐫刻填金楷書「大明宣德年制」豎行六字款。
粉盒胎體厚重,髹漆肥厚,漆色純正,漆質細膩,雕刻圓潤,運刀嫻熟,磨製光滑,圖紋緊湊,龍紋雕刻得雄健有力,諸方面均體現了宣德朝漆器的特點
剔紅九龍紋圓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