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銀錠的分類
  • 24年9月5日 16:0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銀錠是古代主要的流通貨幣,尤其是明清兩代銀錠是經商的主要貨幣,銀錠因為各地重量不等,因此以「兩」為主要重量單位,故又稱銀兩。清代實行銀錢平行本位制度,規定制錢一千文准銀一兩。銀兩是法定通貨,不僅民間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納地丁捐稅也使用。由此形成銀兩制度。清朝的銀兩多以馬蹄形的元寶出現,故亦稱為寶銀。
中國歷代對銀錠的鑄造及發行都沒有統一的嚴格規定,允許自由鑄造。只要適應當時的流通環境和民間習俗,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銀錠造形無規定,特別是從清代開始,銀錠的器形更加多樣,各省各地各有千秋,異曲同工。中國銀錠的種類繁多,器型各異,漢代銀錠的器形為餅狀,唐代一般是長方形條狀,同時有餅狀和船形,宋代銀錠的器形以鋌為主,與唐銀相比形態變寬、變厚,正面四角微翹,呈砝碼形,兩頭兩個圓弧成束腰形,遼、西夏、金的銀錠器形與宋差不多;元代銀錠的器形與宋出入不大,無銘文錠的區分是周緣翹起,中間內凹,多數元錠沒有銘文;明代銀錠的器形長度較元代變短,而厚度卻增加,束腰已較小,兩端的弧形消失,周緣增高,特別是兩端更加突出,形成一個雙翅;清代到民國22年銀錠退出貨幣領域始,銀錠器形之雜,難以統計。但大體可分為元寶形、圓型、長方形、正方形、砝碼形、牌坊形等幾大類。
一種是寶銀,呈馬蹄形,重50兩;
第二種是中錠,多為錘形,重約10兩,又稱小元寶;
第三種是小錁或錁子,形為饅頭狀,重一二兩,也叫小錠;
第四種是不足一兩的散碎銀子,有滴珠、福珠等稱謂。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