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梅瓶瓷器鑒定方法(共3張圖片)
  • 24年12月15日 09:4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梅瓶造型挺秀、俏麗,品相保存完整,殊為難得。器頂置高梯形小環口,接細而短的束頸。圓肩,上腹鼓,下腹內斂,脛部修長略微內曲。足壁稍稍外撇,底為挖足較深的隱圈足,足心平。造型綜合特徵符合陸軍先生《中國梅瓶研究》著作中的梅瓶樣式四31d<8>,大都為山西地區窯場燒造。器裡、外裹足滿施黑釉,正燒而成。足底澀胎,胎土白偏黃,瓷化度極高,堅致縝密,未施化妝土。外壁刻劃花裝飾兩層紋飾帶,并以弦紋相隔。上為兩朵折枝牡丹,紋飾空隙處滿刻劃直線紋,下為三組卷葉紋。線條流利,一氣呵成,紋飾大方舒展。

梅瓶鑒賞和明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由於工藝技術的改變和政治上的改朝換代並不是同步的, 因此永樂和 洪武晚期, 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區分比較困難, 但從一般掌握的現象 看,大致可列出下述幾點 :

1、此時的鮮紅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獨樹一幟,佔有特殊地位,成為明清兩代 的典型。

某些特殊器形可視為始於或盛行於永樂朝,如瓢形扁壺、抱月壺、大天球瓶、單 面扁壺、雙系(或三系、四系)蓋罐、花澆、壓手杯、尖底蓮子碗等。

2、盤、碗之類撇口器的口沿極薄,手撫之較尖而無圓渾感。不見稜角。這種器 口特點, 是我們斷定年代初區分真偽的主要依據之一。 琢器胎體接痕微露, 不及 元代與明初時期明顯。

3、胎土淘煉精細,胎體輕重適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細膩而著稱,撫摸有極細膩 如糯米粉的感覺。

4、永樂器的釉面肥厚、瑩潤、平淨,無桔皮紋。白釉器的口邊與底角釉薄處多 閃白色或黃色, 釉汁厚聚處閃淺淡的霞?青色, 琢器表、 裡的釉面, 多均勻一致。 器底的白釉,一般勻淨,少有厚薄不均現象。薄處泛黃,厚處呈漿白色,或稍閃 青色。有些器底白釉開有細片紋。白瓷器底部聚釉處,呈水綠色特別明顯。細瓷 底足平削,底釉有的呈波浪紋。

梅瓶鑒賞和明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5、 常見器足有以下幾種:高深外撇式圈足、 內牆外撇式圈足、 裡直外收式圈足、 齊平式圈足、外底邊角微有突出的齊平式圈足。圈足露胎處多泛火石紅斑。盤、 北京翰海異地拍品徵集海選開始了;詳情請私信小編。。碗類的內壁與底面先解除印弦紋一周;器心多微下凹,器底外凸,呈塌底狀。梅 瓶多平底,微有修胎痕,呈直角式小斜坡狀甜白器盤、碗的底部胎體稍厚,並不 完全透亮,凡器底部全透者,非永樂甜白半脫胎器,應屬後仿品。

6、青花器釉面肥厚,瑩潤平淨,無桔皮紋。釉色多數發青,用進口「蘇泥勃青 料」 ,燒造時有自然的暈散現象,形成濃重凝聚的結晶斑點,呈凸凹不平狀,有 不同深淺的筆觸感。

7、 此時官窯與民窯常用的裝飾, 有海水、 卷草、 纏枝蓮、 竹石芭蕉、 折枝枇杷、 蓮瓣、 洋蓮、 暗龍等。 青花紋飾線條纖細、 清晰; 所用金彩成色足赤, 紅彩色鮮。 多見纏枝四季花和折枝瓜果為主的裝飾紋飾圖案。

8、玉壺春瓶唇口內外沿,往往有稍厚的釉層,而呈淡青色的流淌斑塊。

9、永樂款式只有「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字體自然,凡特別規矩而呆板者要 注意其時代。

10、 永樂瓷的氣泡一般均有大小不同, 以 30倍顯微鏡觀察, 凡氣泡一律大小者, 要特別注意其時代

梅瓶鑒賞和明永樂瓷器鑒定方法

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以 1.68億港元成交

梅瓶形制闊碩,唇口,瓶口小,短頸,闊肩,肩下部內收,圈足。頸部飾上下雙弦紋,其內繪有折枝靈芝荷花紋。肩部飾火焰蓮瓣紋。腹部上下各出雙線弦紋為界,其內繪有折枝花果,分別為石榴、荔枝、壽桃,寓意三多。三組折枝,均呈倒三角形構圖,分佈均勻,錯落有致。瓶身近底部,飾蕉葉紋。此瓶青花繪畫風格清新,筆意濃厚,在造型、紋飾、青花髮色上均仿永宣青花器物,尤其折枝花果的描畫,以畫仿成的「鐵銹斑」,再現了永宣青花追求自然、水墨意蘊的裝飾效果。

此器紋飾折枝花果取意「三多」圖,以石榴代表多子,荔枝代表多吉利,壽桃代表多壽,是傳統裝飾紋樣中具有吉祥寓意的代表。乾隆時期的傳統工藝美術,在製作與裝飾上具有藝、工、意相結合的特點,裝飾尤其講究美好寓意,往往是「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此件即是經典一例。這件梅瓶在多個方面模仿明代黃金發展期的青花瓷器,造型比之雍正朝肩部更加豐滿,又體現出乾隆時期的復古風尚與時代審美。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