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天藍釉是一種高溫的色釉,是通過「天青」演變而來的,釉色較淺發藍,像天藍色因此而得名。在清朝康熙時期開始了首次的燒製,因為其原料釉中含有銅、鐵、鈦等金屬元素的加入使它具有著呈色穩定、瑩潔淡雅的特性,康熙時期燒製的天藍釉還都是小件的文房用具,發展到雍正、乾隆時期才看到了瓶、罐的出現,器型也變得更加的豐富了起來。
圖1:元/明初 鈞窯天藍釉出戟尊 ;成交價:RMB 3,776,600;尺寸:高25厘米;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5-12-02。造型仿商周銅器樣式,口沿外撇,頸部收束,鼓腹,圈足外侈,並有高折沿。頸、腹及圈足各飾扉稜四道,俗稱「出戟」。通體施月白釉,滿佈紫斑,邊沿及扉稜釉薄處玫瑰紫髮色明顯。底刻「六」字款。此件出戟尊造型古樸莊重,充分利用了寬厚的扉稜來襯托其優雅的線條,摹古而不泥古,是仿古瓷器的典範之作。
清朝康熙年間燒製的天藍釉瓷器以器型的挺拔、釉色淺且淡、紋飾憑藉著簡單、大方得到了世人的稱讚。從其燒製器物的外形上看,具有著精緻、小巧、大氣的特徵,給觀賞者一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感。
圖2:清康熙 天藍釉鏜鑼洗;成交價:RMB 3,795,000;尺寸:寬11.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8-12-08。本品斂口,矮扁腹,淺圈足,整施天藍釉。此洗器形規整,精巧可人,釉汁極腴厚瑩潤,淡雅幽閒,天藍一色,雋幽淡永,底部「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書款。本品之天藍釉為康熙年間景德鎮御窯廠創新釉色,因其釉色淡雅悅目,似天青之藍,故名,可與同一時期創燒的豇豆紅釉媲美。但與同期名貴的釉色豇豆紅相比,天藍釉器物燒造數量少之又少。是次本品之天藍釉作品傳世極為鮮有,天藍釉是一種以氧化鈷為呈色劑的高溫釉,屬於藍釉的一種,因其鈷含量低於1%,所以釉色淺淡,呈現天空之色。
從其釉色上看,成色較為的穩定且光潤度較高,有著非常光滑的手感,主要色澤是以淺淡的藍色為主;從其紋飾上看,紋飾刻畫的較少,大部分瓷器都是光潔無暇的,沒有複雜多變的紋飾,從其縱向看或者是橫向上看,具有著線條感十足的特點,造成了非常強的視覺衝擊力,以簡單、素雅著稱。
圖3: 清乾隆 天藍釉雙耳尊;成交價:RMB 3,360,000;尺寸:高25.7厘米;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7-12-17。直口,粗頸,溜肩,鼓腹,高圈足,肩兩側飾折把流蘇耳。通體施天藍釉,純淨淡雅,超凡脫俗。天藍釉為清代新製成的一種淺藍釉,色如天空之藍,幽淡雋永,賞心悅目。此尊造型端莊,釉色均勻,實屬難得之佳作。
從其瓷器的造型上看,造型較為的多樣,有小件的文房用具,也有著大量的大件瓷器進行收藏,其收藏價值十分之高;從其工藝特色上看,器物燒製的非常的精緻且具有著濃濃的淡雅之氣,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之感。
圖4:清雍正 天藍釉團壽心葵花式盞托;成交價:RMB 2,700,400;尺寸:寬14厘米;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0-12-01。托呈六瓣葵花形,花瓣相迭,足圈內凹。托中央凸起杯槽,槽心印團壽紋。底青花雙圈內書「雍正年制」楷書款。
除了清朝時期出現了天藍釉的瓷器,早在汝窯的燒製出就出現了「天青色」這一色澤,這也是汝窯發展中最為獨特的顏色,其價格以及收藏價值都是非常高的。從其製作的工藝上看,選用了名貴的瑪瑙最為其最重要的原料、加上工匠工藝的精湛經過層層的提煉使其更釉色更加的明亮且多了一份瑩潤之感。
圖5:清雍正 天藍釉包袱瓶;成交價:RMB 2,537,000;尺寸:RMB 2,537,000;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6-10-04。此瓶造型設計奇巧,敞口外撇,長束頸,折肩弧腹下斂,底承矮圈足,週身內凹數道倭稜線。瓶身頸部系一條線繩,猶如捆綁袋子的麻繩。此器造型甚為少見,因其形而被稱作包袱瓶,其又叫布袋瓶,此形源於東瀛,始燒於清朝康熙年間,被世人所愛。由於其器形獨特,紋飾優美,且「包袱」與「包福」諧音,故而寓意幸福、吉祥美好,因此成為後世爭相仿製的精品,也是宮廷皇家常見的御用之物。
例如:汝窯燒製的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從其紋飾上看,在其頸部位置以及腹部的位置刻花了蓮花紋;從其器物的色澤上看,色澤較為的飽滿且施釉較為的均勻,雜質較少;從其造型上看,敞口、鼓腹圈足是其最主要的特色,雖然底部圈足露胎卻不影響它的價格,被稱之為「中國稀世珍寶」。
圖6:清乾隆 天藍釉觶式花插 (一對);成交價:RMB 2,331,740;尺寸:高18厘米;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7-11-29。天藍釉是康熙朝景德鎮御窯廠創燒的一種高溫釉色,因其釉色淡素清澈,有若碧空如洗,故名。自雍正朝以降,天藍釉色又分深淺兩種,深色若晴空,淺色如霽月,此對即屬後者。此對花插造型十分罕見,系仿青銅器而作,原形可能為清宮舊藏著錄於《西清古鑒》的周邢觶(圖一)。本花插的兩道弦紋和回紋,甚有原器韻味,但淡雅的天藍釉更添俊朗。
天藍釉的瓷器燒製工藝較為的複雜且燒成率較低,流傳至今完整的天藍釉瓷器少之又少,做為一件刻花的瓷器其工藝、造型、釉色都是上乘的,其價值也是非常之高,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院內。像這樣的天藍釉瓷器其價格是非常高昂的,雖有許多仿品但是在色澤上、工藝上、釉層上以及最後的呈現上都有著較大的差別,收藏價值較低。
圖7:清雍正 天藍釉四螭耳六方尊;成交價:RMB 2,300,000;尺寸:高20.5厘米;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12-05-12。此尊為雍正官窯中少見的單色釉品種,檢閱公私收藏圖錄,暫僅見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有一例,其造型、大小及款識皆與本品相近。足見其存世稀少。本品造型古樸,呈六方體形,平口,折沿,圓唇,斜頸,方腹外弧,折脛。瓶身四面貼塑四對螭耳,螭身隨瓶身起伏,為莊嚴的器形平添一份靈動。通體施天藍釉,釉面滋潤,釉色勻淨若雨後晴空。整器胎質白膩,造型獨特,工藝複雜,優良的品質已不言而喻,且無論器形、釉色,均極具雍正單色釉之風韻,實屬難得一見的珍品。舊配木座。
圖8:清乾隆 天藍釉出戟如意雙耳尊;成交價:RMB 1,870,000;尺寸:高32.5厘米;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成交時間:2006-04-22。敞口束頸,溜肩斂腹,脛部外撇,頸部、肩部與脛部突現對稱的四道戟狀稜柱,故名。圈足較淺,足端旋修工整。其造型為仿古青銅尊,初見於雍正朝,為乾隆朝所沿襲,品種多見單色釉。其釉面平整光潤,質地細膩勻淨,肩部裝飾如意為耳,更見精巧,為乾隆早期官窯單色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