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活潑精巧俊爽的四川漢畫像石(共4張圖片)
  • 24年7月22日 15:5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車馬出行圖》

  四川漢畫像石清新活潑、精巧俊爽、寫意傳神、氣韻生動、風格獨特之特點,充分顯示出運動和氣勢之美。是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雕刻藝術形態,為漢畫像石藝術的典範。

圖4 《西王母圖》

圖2 《樂舞圖》

圖3 《雜技圖》

  四川漢畫像石是在當時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和厚葬之風盛行的背景下產生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和藝術淵源,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它那精美的畫面不僅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而且使我們得以窺見漢代社會風貌。 

  四川地區古稱巴蜀,特別是秦“遷六國豪強”等移民措施,使得中原先進的文化藝術傳播到四川,並與當地文化融合,促進了這一地區的繁榮,為漢畫像石藝術的創作和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四川漢畫像石以成都地區為中心的西南地區出土的東漢畫像石藝術,是東漢時期一種集雕刻和繪畫為一體的美術作品。 

  漢代四川政治穩定,地理條件得天獨厚、經濟空前繁榮,政治經濟的全面發展推動了四川漢代雕刻藝術的迅猛發展,達到了漢代雕刻藝術的高峰。四川漢畫像石藝術,是漢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反映。四川漢畫像石主要分佈在成都平原及其周邊地區。四川漢畫像石也由此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四川的畫像石畫面內容非常豐富,內容上主要有日常生活、音樂、舞蹈、百戲、建築藝術和神.話傳說。採用浮雕的方法把畫面突出在平面上,或用線條表達方法勾勒出各種表達內容。有表現勞動生產場景的,如播種、收割、舂米、放牧等,有的描繪社會風俗和社會生活的場面,如宴樂、雜技、舞蹈等,有的則描繪了神話故事,如西王母、月宮等,是記錄當時社會生產、生活的實物資料。 

  《車馬出行圖》(圖1),是漢代畫像石中最流行的題材,貴族出外遊獵時,坐良騎,挾弩持弓,神情威嚴,高冠博帶,耀武揚威;車行道上,主人和隨從按各自身份,分乘軺車、軒車、篷車,車馬疾馳奔騰,塵土飛揚,車轔馬嘯,場面壯觀,反映出主人的身份。漢代車騎出行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就車輿的形制來講,有軺車、軒車、輜車、蓬車等。一般而言,普通官史乘車坐軺車;六百石以上官史乘坐加幡軺車,即車廂的兩邊加屏板;三公、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出行時乘軒車、輜車。就車序的列隊而言,規定三公以下至二千石的官吏出行時有騎吏四人;一千石至三百石縣長的官吏出行時,前有“主簿”“主記”兩輛從車。《車馬出行圖》不僅對研究漢代社會風習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對研究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有重要意義。 

  《樂舞圖》(圖2)畫像石中,可以看見它那優美舒展的藝術形象。舞者翩翩起舞,形象和動態都很優美。從舞者揮手起步的舞姿中,彷彿能聽到伴奏的樂聲及其音樂的韻律,具有鮮明的節奏感。體現了漢代藝術特有的生動活潑的氣勢。《樂舞圖》在精細輪廓的整體形象的飛揚流動中,表現出一種力量、運動以及由之而形成的氣勢優美,增加了藝術形象的生動性。 

  《樂舞圖》獨具風格,而且在刻畫人物形象,體現時代特點等方面,都是很好的雕刻作品。其主要藝術特色是古拙傳神,渾然一體,形神兼備,反映了不同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趣味,體現了我國漢代雕刻藝術的成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 

  《雜技圖》(圖3):漢畫像石上的雜技表演者,腰部很細小,這與當時的審美情趣有關。據載,“楚靈王好細腰,國中多餓人。”這是統治者個人的好尚,卻影響了人們的審美意識,以致為了腰細而餓飯。實際上,許多優秀的雜技藝人,大都有很好的腰功。腰功好,才能使百戲姿態柔美、靈活、輕捷而富於彈性。苦練腰功的結果,必然是腰肢纖細而柔韌,體態窈窕而輕盈。這種美的觀念比較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這也是雜技藝術能受到普遍喜愛並流傳久遠的原因之一。漢代社會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發展,統治階級的好尚,中外文化的交流,使雜技藝術得到空前的發展。貴族豪強之家大都蓄養倡伎優伶,富者鐘鼓五樂,歌兒數曹。中者鳴等調瑟,鄭舞趙謳,每有賓客,必有雜技表演款待。 

  從漢代《雜技圖》漢畫像石可以看到,漢代雜技藝術不僅空前繁榮、多姿多彩,而且其表演場所和表演形式也多樣化。有的表演於廣場,有的伴隨著出行的車馬列演出於途中,有的演出於樓閣,也有的於家中獻藝……這些都在出土的漢畫像石中有所表現。 

  《西王母圖》(圖4)可以看出,半人半獸的西王母由神變成仙人,其形象也變成雍容華貴的王母。漢代,朝廷曾多次主持“祭西王母”,而且是由“二千石令、長奉祀”。西王母掌握有“不死之藥”,能使人長生不老、永生天國,這與漢代人祈求升天成仙的思想一致,也應是漢代西王母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 

  四川漢畫像石突出的意象造型,把現實生活的複雜過程,運用獨特的形態語言去組織和安排,尋找出視覺上的秩序、節奏,表現出生動、誇張、概括、整體感強且富於神韻的意象。四川漢畫像石,很難看到大疏大密相對比的例子,而大都構圖鬆散,如同布白均勻的印章,形成氣勢開闊的構圖。 

  四川漢畫像石主要體現日常生活面貌、生產勞動場景及建築藝術,更能全面地體現漢代的莊園經濟,凸顯四川地區的地域特色。主題鮮明、線條簡潔流暢,感情色彩豐富,極富有浪漫主義情調,體現了巴蜀文化的地域特色,同時又為中華文化大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多元一體的發展歷程。 

  四川漢畫像石不論是生動的現實生活題材,還是神秘的仙人鬼怪形象,都離不開漢代工匠的精雕細刻。對陰線刻、高浮雕、弧面淺浮雕等雕刻技法的靈活運用,使簡單的線條亦能勾勒出有力的造型;對人物動態的捕捉、場景構圖的研究,使畫面虛實相錯,簡明生動;對藝術形象進行寫意、誇張、變形等處理,令其形神兼備,整體呈現出豁達閎大、毫不拘忌的大漢風尚。漢代工匠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與精湛的雕刻工藝,構圖緊密、誇張得體、以形傳神,以渾古的筆鋒和簡潔的刀法,線刻細膩真切,有陰柔之美,浮雕渾雄蒼健,有陽剛之美。陰柔陽剛,展現了一個時代的藝術創作水平,更讓人切身體會到漢代的工匠精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