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贛州窯褐釉乳釘柳斗紋罐(共3張圖片)
  • 23年9月6日 10:3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宋代是我國陶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各地窯口林立,不同地區的陶瓷器產品相互交流,共同組成了豐富多彩的兩宋陶瓷藝術。安徽博物院收藏有一件宋代褐釉乳釘柳斗紋罐(圖1),口部有所殘缺,在眾多藏品中毫不引人注意,但其特色十分鮮明,值得對其進行探究。

圖1 宋代褐釉乳釘柳斗紋罐及罐底

圖2 贛州窯址出土的褐釉乳釘柳斗紋罐

  這件褐釉乳釘柳斗紋罐,高10、口徑11厘米,20世紀50年代安徽治淮工地出土,敞口,圓唇,束頸,頸肩部飾一周黃色乳釘紋,乳釘等距離分佈,乳釘紋以下刻劃幾道弦紋,鼓腹,腹部刻劃仿柳斗紋飾,下腹圜收,小平底,罐身外壁素胎不施釉,罐內滿施醬褐色釉,從口部殘缺處可以看到灰色胎體,較堅致。

  柳斗是一種用柳條編製的器皿,在我國古代,柳編製品與竹編製品一樣,用途十分廣泛,既可用柳條編成簸箕之類的粗疏器具,也可編出結構緊密的盛器,甚至可以緊密到不滲透,用作盛液體的容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出現過“柳罐”一詞。陶瓷器裝飾藝術源於生活,以仿柳斗器為原型的柳斗紋陶罐見於漢代的墓葬中,兩宋時期不少窯口都曾燒造柳斗紋瓷器,如景德鎮窯青白釉柳斗紋杯等。另外,出土品中還見有銀質的仿柳斗紋盞。值得注意的是宋代杯、盞底足多為圈足,但兩宋時期這些仿柳斗的陶瓷器、銀器基本未見圈足造型者,都作下腹圜收的造型,可見從造型上也是仿柳鬥。本文介紹的這件褐釉乳釘柳斗紋罐也是如此。

  乳釘紋是一種古老的裝飾紋樣,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常見乳釘紋裝飾。而此罐的乳釘紋較有特點,罐外壁素胎無釉的情況下,僅這一周乳釘上施了黃白色釉。查詢資料我們發現,1976年江西清江縣(即今樟樹市)矗湖村鶴卵岡宋墓出土過一件造型、紋飾都幾乎完全相同的褐釉乳釘柳斗紋杯(參見《文物》1983年第8期),但尺寸較小,高6.2、口徑7.2厘米,因此該文稱其為“茶杯”,認為是茶具。同時,該墓出土了有南宋乾道七年(1171)紀年的墓誌一方,可知這類褐釉乳釘柳斗紋杯、罐的年代應為南宋時期。

  此外,江西贛州市博物館收藏有多件類似的褐釉乳釘柳斗紋罐(圖2,參見《南北名窯之秀——從江西省贛州市博物館藏七里鎮窯說起》,《榮寶齋》2017年第7期),高在10厘米左右,其中一些為贛州七里鎮窯址出土,可明確這類褐釉乳釘柳斗紋罐應為贛州窯(也稱“七里鎮窯”)燒造。而在千里之外的安徽淮河流域發現南宋贛州窯產品,說明該窯在當時具有一定影響力,產品運銷範圍很廣。

  總體來說,各窯口燒造的柳斗紋器皿造型大體相似,但對於它們的定名和用途,研究者們認識並不統一。有人稱它們為杯、盞,有人稱為罐、缽,有的認為是茶具,也有研究者提出是酒具。筆者認為器型較小者稱為杯、盞是合適的,用途可能是茶具或是酒具,但本文介紹的這件柳斗紋罐,器型較大,不太可能作為酒杯或茶杯使用,因此姑且稱之為罐。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