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作偽常見的幾種形式
  • 21年11月13日 09: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白色粉末狀鹼性皮殼在彩陶上的出現,多因彩陶在含鹼性、酸性化學物質較嚴重的地下埋放之故,形成時間長達千年以上,浸蝕從外涉內。反覆清洗都會重複出現,只有用利器反覆刮取,後用鹽酸力口水清洗,方可達到滿意的清除效果。

一、老胎新彩

老胎指在真品素面陶的基礎上經打磨、紋飾繪製、皮殼偽裝,再經高溫燒製而後出現的偽品彩陶。其胎質與年代和真品陶器相當,約有幾千年時間,而色彩紋飾則是現代人新力口繪上去的,出現千真半假的情況。對彩陶收藏而言,仍視為偽造品,不宜收藏。

二、新胎新彩

所謂新胎,就是用現代高速輪制技術所制的底胎。坯胎成型後,再經過煤火、電力高溫處理,胎質牢固、堅硬。有的偽造者也仿古人,製作時在陶土內加植物、曠物如木屑、陶粒、黃色金屬粒(銅狀物),用來增加胎質的牢固性和疏鬆感。加入黃色顆粒的礦物質主要是模仿早期彩陶胎內存在的黃色物質(陶土中備有的黃銅顆粒)。

所謂新彩,是指現代人模仿早期彩陶圖飾花紋,用現代繪製材料經後期加工的色彩紋飾。色彩分植物性和礦物質顏料。繪製工具多用尖頭毛筆,其繪製過程中多出現鋒芒。而古人多使用齊頭筆,不易顯出鋒芒。製作工藝又分回窯和不回窯兩類。部分高檔偽品繪製紋飾後,回窯進行高溫燒製,其彩不易脫落。

鑒別新胎新彩應多分析製作工藝特點、彩質特點,多與正品彩陶比較。

三、老胎老彩修復

這類指色彩紋飾脫落後再進行修復,分局部修復和全面修復兩種,又分回窯或不回窯兩類。其表有偽造皮殼、草根紋處理,其中一部分是原有的,從而出現真偽混雜的情況,可以假亂真。鑒別此類多看草根紋,色彩修復後的陶器,其草根紋多在彩色花紋之下,而真品彩陶上的草根紋多在其上。在顏料的選擇和使用上也有不同,並且底胎存有殘渣,有脫浮現象。從這一點人手足可辨其真偽。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