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器中的老手藝-扒花工藝非物質遺產(共2張圖片)
  • 21年10月8日 17: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扒花」是出現於乾隆時期的一種陶瓷裝飾技術。扒花」屬於粉彩藝術中的一種裝飾形式,北方稱之為「軋道」,景德鎮俗稱「扒花」或「耙花」,工藝最為精、細。扒花又叫粉彩軋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在高溫燒製的白瓷上,用粉彩滿繪,再用針裝工具細細地刻畫紋飾,然後再進行低溫燒製。
扒花又叫粉彩軋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
扒花
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劃 出細的鳳尾紋,然後以750度的溫度燒製而成。
扒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手藝技法是在保留傳統粉彩裝飾技法的基礎上,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草紋後,在色釉底上錐刻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再加繪粉彩花卉紋。、除運用了勾線、平填等技藝以外,其製作工序還包括制坯、素燒、噴釉、軋道,之後還要經過二次高溫燒成,再貼紙、勾線、繪畫,按照作者的設計要求刻劃出底子紋樣後在其上施以不同的色釉。「扒花」包括制坯、素燒、噴釉、軋道、填色、寫字、底款等20多道工序。
扒花工藝步驟

「扒花」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劃出細的鳳尾草紋後,在色釉底上錐刻花鳥、山水等圖飾或開光圖飾,再加繪粉彩花卉紋。

扒花的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均勻施一層色料,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色料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劃 出細的鳳尾紋,然後以750度的溫度燒製而成。

除運用了勾線、平填等技藝以外,其製作工序還包括制坯、素燒、噴釉、軋道,之後還要經過二次高溫燒成,再貼紙、勾線、繪畫,按照作者的設計要求刻劃出底子紋樣後在其上施以不同的色釉。「扒花」包括制坯、素燒、噴釉、軋道、填色、寫字、底款等20多道工序,其成本比起普通粉彩瓷的成本高出2/3,不愧有「錦上添花」的美譽。

「扒花」的扒,就是在釉彩上做精細地刻畫。這一個「扒」字,彷彿讓我們看到扒花匠師凝神靜氣,手中穩穩拿住扒花針,眼睛緊緊盯住器物,一針一針,認真創作的工作場景。這種裝飾方法一般都是滿裝飾,紋飾細小。對匠人而言,是一種重複、枯燥、細緻的苦活,既費眼費神,又須全神貫注,心手相應,一絲不亂。一個細小的失誤,就有可能破壞整件器物的美觀。比如哪一針稍重,有可能在燒製後,造成局部的小片釉彩剝落。對於「扒花」工藝而言,這意味著全部的失敗。
「扒花」是刻畫單一的連續紋飾,最常見的是卷草紋、金錢紋、錦地紋等。「扒花」的花,指的就是這個。如果要刻畫不連續的畫面,比如在錦地紋中夾以龍紋鳳紋乃至花鳥魚蟲,難度就更大。這種裝飾手法,在單一的色釉上,遠看並不顯著,近賞方能細細品玩,體現出一種含蓄的意韻,不禁令人讚歎能工巧匠的技藝精湛和陶瓷藝術的魅力與活力。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