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瓷器品種,創燒於明朝,最近因為拍賣會上的成化斗彩雞缸杯,讓斗彩瓷器再次成為收藏的熱點。斗彩色調絢麗多彩,色彩沉穩老辣。
斗彩瓷器始見於明代宣德年間,成熟於明成化年間。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塗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後二次入小窯低溫(800°C)烘烤而成。
成化斗彩極其名貴,最主要是貴在彩飾工藝上創新與精湛。用「精工細作」概括成化斗彩的品質完全恰當。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種,多則達六種以上,色彩較鮮艷。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禽獸、人物的輪廓線,施透明釉。
斗彩胎釉
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小杯胎體之薄幾同蟬翼,可映見手指。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這種胎、釉特質的形成是由於成化瓷中的鐵、鈣含量下降所致,標誌著成化官窯對胎釉原料的選擇與控制比明朝前期更為嚴格。
成化斗彩色彩
豐富而華貴。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即使著名的「景泰藍」所用顏色也遠較成化斗彩為少。「運用不同的選料和配比,做出這麼多的彩色,是成化時期制瓷工人的巨大創造」。成化青花色澤淡雅,釉上彩色鮮艷清新。已故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撰文談論成化彩色的特徵:「鮮紅艷如血,杏黃閃微紅。水綠、葉子綠、山子綠等皆透明。差(奼)紫色濃而無光。孔雀藍色沉,孔雀綠淺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紅色重艷而有光。薑黃色濃光弱」。實可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其中的「差紫」是成化彩色中的獨特品種。孔雀藍與孔雀綠不用於斗彩器。成化斗彩在彩色運用上靈活自如,按照器物及紋飾風格,或者選用一兩種(如斗彩卷葉紋瓶),或者選用三四種(如斗彩葡萄紋杯),或者選用五六種(如斗彩雞缸杯)。用三四種彩繪的較多,用一兩種或五六種彩繪的極少。然而無論選用幾種,都設色精當,素雅與鮮麗兼而有之,明麗悅目,清新可人。應該說,若無成化顏色的豐富,便不會有爾後嘉萬五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等的發展成就。
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為主,大件瓷器較少。最知名的就是成化斗彩雞缸杯了,北京故宮收藏了一件成化斗彩雞缸杯。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為代表。
斗彩雞缸杯
成化斗彩雞缸杯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臥足。杯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周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斗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裡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薑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並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薑黃填塗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於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采奕奕,盡寫生之趣。
成化雞缸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宮廷用器,明清文獻多有所載,頗為名貴。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由於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製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康熙時仿品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鑒別時須從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識上仔細品察。
明成化斗彩雞缸杯高3.4cm,口徑8.3cm,足徑4.3cm。
斗彩靈芝紋盤
斗彩靈芝紋盤盤撇口,淺腹,折底,圈足。內外斗彩裝飾。內底繪如意雲頭一周,外壁繪靈芝紋7組。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嘉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盤造型小巧精緻,紋飾簡練,色彩鮮艷,靈芝描畫嚴謹工整,寓意長壽、吉祥。
明嘉靖斗彩製作比較精細,其器形和紋飾多與成化斗彩相似。
斗彩折枝蓮托八吉祥紋碗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外壁斗彩裝飾。腹部繪8組折枝蓮托八吉祥紋。近底處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萬曆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斗彩折枝蓮托八吉祥紋碗佛前供器,造型和紋飾均模仿成化斗彩瓷器,形制秀美,紋飾簡明,色彩艷麗。
明萬曆朝斗彩器物不多,其器形及紋飾仍宗奉成化斗彩,但與成化斗彩相比,其色彩更為艷麗。
八吉祥屬於藏傳佛教使用的八種吉祥物,即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罐、金魚、盤腸。
斗彩折枝蓮托八吉祥紋碗,明萬曆,高8.7cm,口徑16.5cm,足徑7.1cm。
斗彩紅龍鳳蓋罐
斗彩紅龍鳳蓋罐罐小口,矮直頸,豐肩,扁圓腹,臥足,帶蓋。腹部兩面以礬紅彩分別描繪龍、鳳戲珠紋。斗彩只用作裝飾頸、肩、脛、蓋等次要部位的輔助紋樣。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康熙年制」 雙行六字楷書款。
斗彩紅龍鳳蓋罐主題龍鳳紋搶眼奪目,繪製精細,以斗彩作邊飾,具有特殊的藝術效果,具體體現了康熙斗彩瓷器中綜合裝飾技法的運用。
斗彩紅龍鳳蓋罐,清康熙,通高13.1cm,口徑4.6cm,足徑10.4cm。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瓶圓唇,小口,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斂,近足處外撇,圈足。通體斗彩裝飾。梅瓶頸部繪4組朵花紋,肩部飾勾蓮紋,腹部以6組折枝花卉紋為主題紋飾,上下以變形勾蓮紋相隔。脛(jing音敬)部繪纏枝寶相花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雍正斗彩瓷器代表了清代斗彩瓷器的最高水平,由於在畫面中引入了粉彩、金彩,從而形成了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粉彩的新工藝,這是對釉下青花與釉上五彩相結合的明代斗彩瓷器的重大突破。由此器亦可看出所用釉上彩除紅、黃、綠外尚有珍貴的胭脂紅彩,使得所繪花卉更顯富麗。
斗彩纏枝花紋梅瓶,清雍正,高26.3cm,口徑5.5cm,足徑11.9cm。
斗彩嬰戲圖玉壺春瓶
斗彩嬰戲圖玉壺春瓶瓶圓唇,撇口,細頸,溜肩,垂腹飽滿,圈足,足跟外撇。通身以斗彩裝飾。腹部繪通景庭院嬰戲圖為主題圖案。以竹石、芭蕉、欄杆、野花作襯景,16童子或捉迷藏,或鬥蟋蟀,或抬槓等,衣服色彩各異,並加以描金。瓶頸部飾變形蕉葉紋、黃地折枝花紋和垂如意頭紋。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足部飾回紋一周。瓶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瓷器中將金彩引入斗彩畫面是乾隆斗彩瓷器的顯著特徵,它既豐富了釉上彩的種類,又使畫面呈現出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
斗彩嬰戲圖玉壺春瓶,清乾隆,高21.5cm,口徑6.9cm,足徑7.4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