琺琅彩瓷器的種類有哪些
  • 21年1月18日 15:1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琺琅彩瓷器的種類有哪些,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製,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琅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那麼琺琅彩瓷器的種類有哪些呢?

1、掐絲琺琅:就是當年的鬼國嵌,我們現在俗稱的“景泰藍”。在明朝景泰和成化兩朝最為常見,這兩朝之後景泰藍的製作工藝水平明顯下降。其製作方式是以細而薄的銅絲片掐成各種圖案粘於銅胎上,在其內外充填各色釉料,入窯燒製至琺琅釉以適當厚度覆蓋器表,經打磨、鍍金而成。清代的景泰藍工藝胎薄,掐絲細,彩釉也比明代要鮮艷,花紋圖案繁複多樣。乾隆時期景泰藍製品雖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時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後的出品琺琅器物也絕不遜色。20世紀初葉,景泰藍總體製作水平不及前代,胎體薄,色彩鮮艷有浮感,做工較粗。這時只有“老天利”、“德興成”製作的景泰藍做工細,質量好。

2、鏨胎琺琅:古稱“佛朗嵌”,是在較厚重的金屬胎體上經減地雕刻使紋飾輪廓線凸起,在減地下陷處根據需要填充各色琺琅釉料,經焙燒、打磨、鍍金而成,其圖案線條粗獷,具有莊重醇厚的藝術效果。傳世的作品較少。

3、畫琺琅:畫琺琅技術是用單色琺琅釉直接塗在金屬胎上作地子,再依設計用不同色彩的琺琅釉描繪人物、風景、花卉等圖案,經高溫烘燒,出窯後磨光鍍金而成。因為畫琺琅是清康熙時由西方從廣州傳入、後至宮廷燒造,故在廣州也稱為“洋瓷”,並且在康、雍、乾三朝得以發展,這三朝畫琺琅作品在造型、釉色、紋飾、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康熙時期的畫琺琅器釉色亮麗潔淨,紋飾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為主。雍正年間的畫琺琅器器型製作工整,黑釉光澤亮麗,超過康、乾二朝。乾隆年間的畫琺琅器裝飾趨向”稠密”、“細緻”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裝飾方式,工藝上出現了畫琺琅與內填琺琅、掐絲琺琅等相結合的現象。

4、透明琺琅:亦稱“廣琺琅”,俗稱“燒藍”,是指在金屬胎上用錘揲、浮雕、陰刻紋飾的方式,有的還飾以金、銀片,然後塗以透明琺琅釉烘燒而成,以藍、綠、紫色為多,這種工藝是利用琺琅釉透明半透明的特性,使器物裝飾圖案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琺琅彩瓷器的種類有哪些”的相關介紹,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