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瓷器,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商州時期就已誕生的它,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是沒有彩繪的,即便偶爾能見到刻繪花紋,也大多是不上顏色的。我們充滿智慧的先祖,正是看到了這個問題,從唐代開始,就借用釉的色澤,來追求瓷器的別緻觀感。及至南青北白大格局的形成,中國的瓷器便真正走進了七彩繽紛的世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見識下瓷器家族常見的幾種色彩:
1 | 褐綠彩
顧名思義,是用褐色和綠色描繪的畫面。同當時的唐三彩相比,褐綠彩顏色單調了一些,不過唐三彩是陶器,燒製難度不如瓷器,故能在瓷器上燒出兩種顏色,亦算得上是一大開創。褐綠彩的畫面非常豐富,人物、花鳥、山水、圖案、詩詞,涵蓋了後世所有瓷繪題材。雖然近年來發現了三國時的褐斑青釉瓷,但學術界還是公認長沙窯的褐綠彩是彩繪瓷器的鼻祖。
2 | 白釉黑彩
宋代瓷器相當繁華,現在鼎鼎有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還有龍泉、耀州、建陽等顯赫一時的大窯,都是做單色釉的,在釉面色澤上作文章。只有磁州窯,執著地在白瓷上畫黑色畫面,從北宋一直畫到現在,有種「雖千萬窯,吾往矣」的氣勢。白釉黑彩又叫白釉黑花、黑白花,是用毛筆蘸黑顏料,在上了白化妝土的胎上作畫,然後再上釉燒製。還有剔花,一般先用毛筆塗出樹葉的形狀,再用刀剔出葉脈,珍珠地劃花,隨後用木管蘸顏料,戳出來許多圓形,這種手法多見於磁州窯系的登豐窯。
3 | 青花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青花瓷也是目前最被人們所熟知的瓷器品種,在世界上享有廣泛的聲譽!
4 | 紅綠彩
紅綠彩不只有紅綠兩色,有時還有少量的黃色和黑色。燒紅綠彩的窯口很多,山西長治窯、河南扒村窯、山東淄博窯等等,這些窯口都在北方,時間是在女真人統治下的金代。當時南方是南宋政權,後世常常把金代和遼代瓷器劃歸到宋瓷,所以紅綠彩還有另一個名字——宋加彩。「加彩」兩字很形象,顏色是後加上去的,簡單來說就是先燒好白瓷器,然後在釉面上作畫,再進爐低溫烤一下,讓顏色溶進釉裡。
5 | 釉裡紅
釉裡紅是以銅髮色的釉下紅彩,元代景德鎮首創,特點是顏色有暈散,紅色裡經常出現綠色的斑點,叫美人醉。釉裡紅對窯溫和氣氛(窯內氧氣濃度)的要求十分苛刻,元代常把握不好,因此燒出的釉裡紅偏黑,許多都會看不出紅色。但是我們的先祖從來都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創新研究,到明宣德時期,釉裡紅的色澤便穩定了下來,然後又燒了三百年,到清雍正時,終於做出了完美的釉裡紅。
6 | 青花釉裡紅
前面我們講到釉裡紅十分難燒,但還有更難的,那就是青花釉裡紅!青花是鈷藍,釉裡紅是銅紅,兩者對窯溫和氣氛的要求都不相同,要把兩種顏色燒在一件器皿上,需要抓住同時滿足兩者要求的那一團火,說實話這可真的是全憑運氣。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青花釉裡紅瓷器,其實每一件背後都有著堆積如山的廢品,故而古董行有句俗話:青花帶紅,價值連城。
7 | 五彩和斗彩
五彩的「五」是個虛數,顏色不只五種,明代有紅、綠、赭、黃、紫等色,清代又加進了黑、棕、藍等等,現在景德鎮的五彩顏料有近百種。明朝早期的五彩,是用毛筆塗抹出的色塊,顏色光鮮,但細節卻不甚分明。至於斗彩則一定要用青花勾線,然後釉上五彩填色。做斗彩很麻煩,要先畫釉下青花燒一次,再畫釉上五彩燒一次,為什麼不全畫在釉上呢?因為官窯五彩瓷追求的是工筆國畫的效果,畫過工筆畫的朋友都知道,要先用墨勾出輪廓,然後再上色。但明代瓷工面臨的問題是,沒有模仿墨色的釉上顏料。
8 | 琺琅彩
琺琅起源於西方,類似於彩色玻璃一類的顏料,畫在金屬器皿上。元代時蒙古軍隊從西亞擄了一批琺琅工匠,安置在雲南,當時叫大食窯或者鬼國窯。到明代時這種技術實現本土化,叫銅胎畫琺琅,也就是著名的景泰藍。康熙時的琺琅彩瓷器是通體畫滿的,已經看不見瓷了,還有紫砂胎琺琅彩,也是全部畫滿的。故而這一時期的瓷器淪為了琺琅的載體,瓷本身的審美意義已經淡化了。
9 | 粉彩
粉彩瓷是琺琅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艷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紅鳥牡丹富貴罐便是其風格的經典之作。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採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