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晚明曾出現過如圖1至圖3這樣一種吹簫人物瓷畫。觀賞此畫,有一個繞不開的疑問:畫中人物是誰?容易想到的是春秋時秦國的蕭史。蕭史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於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鳳鳴,居數年,吹似鳳聲,鳳凰來止其屋。公為作鳳台,夫婦止其上,不下數年。一旦,皆隨鳳凰飛去。”(劉向《列仙傳》捲上)
圖2
圖3
如果說瓷畫上的人物是蕭史,似乎說服力不足,為什麼沒有弄玉?如果不是蕭史,那麼這個人物又是誰呢?要找到畫意的正確答案,我們可從圖1人物上方的題詞“月下一品”四字入手。“月下一品”的“一品”是“一流”“一等”之意,將題詞與正在吹簫的人物聯繫起來,畫意就是“月下一品吹簫”,即在月光下第一流的吹簫,簡稱可以是“月下吹簫”。
“月下吹簫”是明代繪畫中的一個重要題材,通常畫意並非表現“蕭史弄玉”這個典故,而是與蘇東坡的一句名言“月下東鄰吹簫”有關。
傳說蘇東坡編過一篇奇文《賞心十六事》,把他認為人生中很有情趣的十六件事羅列了出來。每事六字,全文不長,引錄如下:
“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後登樓看山,柳陰堤畔閒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炷茗香,午倦一方籐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
文中說到的第八件賞心之事是:“月下東鄰吹簫”。這一句中的“東鄰”是一個典故,出處是戰國宋玉寫的一篇《登徒子好色賦》。有一次,大夫登徒子向楚王揭短說宋玉好色,楚王問宋玉有沒有這回事?宋玉作了這樣一個回答: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裡,臣裡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
宋玉的這段回答表示,面對天下第一美麗的鄰家女子示愛三年,自己沒有動心。由於宋玉的表述精彩絕倫,後世就把“東鄰女”用作絕色美女的代名詞。蘇東坡用“月下東鄰吹簫”六字作為賞心樂事之一,是要營造這樣一種意境:夜深人靜,月色朦朧,氣定神閒之際,“東鄰”美女那裡傳來悠揚的吹簫聲,引得自己浮想聯翩。這當然是一種非常快樂的人生體驗。
關於人生遇到的美好事情,與蘇東坡的“賞心十六事”類似的是“四大喜事”之說,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此說最初的作者,有說是唐朝杜甫,有說是北宋汪洙。相比起來,“四大喜事”更貼近世俗生活,而“賞心十六事”更像是文人雅士的經驗之談。
到了明代後期,“四大喜事”和“賞心十六事”在社會上有著不同的群眾基礎,都很有市場。“四大喜事”在瓷器裝飾上的體現,最典型的如在酒杯器壁上寫“金榜題名”文字等。而作為“賞心十六事”之一的“月下東鄰吹簫”,則是瓷畫題材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畫師們將畫意略作改變,成了“月下一品吹簫”。
“月下東鄰吹簫”強調的要素之一是“東鄰女”,這在文學想像中很美好,但仔細推敲也有不足:一個東鄰少女真的能吹出讓成年人讚歎的簫聲嗎?如果蘇東坡這樣的高雅之士聽鄰家女吹簫竟然聽得津津有味,那麼不是蘇東坡欣賞水平太低,就是他別有用心,這有點說不過去。
晚明瓷畫“月下一品吹簫”的立意將“東鄰”改為“一品”,強調欣賞的是簫聲,並不是美女,這就更符合“賞心樂事”之意。而畫中的吹簫人物也以改為男性為好,畢竟現實中公認的吹簫大師還是男性更多些。
晚明社會在經濟繁榮的背景下,出現了一股追求生活情趣多樣化、細膩化的風尚。其代表人物如屠隆、陳繼儒、高濂、文震亨、張岱等人,不但身體力行,還寫下了許多“賞心樂事”的文字。瓷畫《月下吹簫圖》正是這股風尚的實物記錄。遙想當年,當人們靜處一室之時,端起酒杯,看見瓷畫,聯想“月下一品吹簫”的意境,感悟心靈深處的愉悅,一定是一件超凡脫俗的“賞心樂事”!如今我們欣賞這些瓷畫,隱約還能體味到當年文人雅士的心頭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