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郎窯紅釉瓷器(共5張圖片)
  • 19年9月11日 20:3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郎窯紅釉瓷器是以康熙時江西巡撫郎廷極的姓氏命名的,是紅色釉瓷器品種之一,是清代防前朝宣德紅釉而創燒出來的瓷器釉色。郎窯紅比宣紅釉更鮮亮,郎窯紅的特點是釉汁厚,釉面除大片紋外還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器物脛下部至底邊由於釉汁的流垂凝聚而近於黑紅,器物口部釉薄露骨,多呈粉白、淡青或淺紅色,世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郎窯紅釉瓷器具有一種強烈的玻璃質光澤,絢麗奪目,是我國名貴的銅紅釉中呈色最鮮艷的一種。
郎窯紅釉是由清代康熙時期江西巡撫郎廷極(1663—1715年)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創燒,故名郎窯紅。它是在模仿明宣德寶石紅釉基礎上的一種高溫銅紅釉,因釉色濃艷,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它是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經1300℃以上的高溫還原焰焙燒而成。燒造過程中對燒成的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標要求很高,燒製一件成功的產品非常困難,所以郎窯紅釉瓷器在當時就很名貴,民諺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郎窯紅釉琵琶尊

郎窯紅釉琵琶尊撇口,束頸,垂腹,二層台式圈足。通體施郎窯紅釉,釉層肥厚細潤,釉面佈滿開片。口部因釉層垂流,釉層變薄透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郎窯紅釉琵琶尊瓷器造型挺拔俊秀,胎體厚重,釉面鮮紅明亮,具有康熙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特徵。

郎窯紅釉琵琶尊,清康熙,高36.6cm,口徑12.6cm,足徑13.6cm。

郎窯紅釉鳳尾尊
  尊口微敞,短頸,肩以下漸收,脛部外撇,圈足。無款。內壁施白釉,外壁通施郎窯紅釉,底足內施白釉,微泛黃並開有細小紋片,俗稱「米湯底」。
  鳳尾尊又稱觀音尊,是清康熙時期流行的瓷器式樣。郎窯紅釉是一種高溫銅紅釉,因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御窯廠窯務時創燒而得名。以地方官督理窯務是清初御窯廠的管理制度和特徵之一,是對明代舊制的延襲。郎窯紅釉在高溫下流動性大,器物口沿處因釉薄而呈現自然白色,底部釉厚色濃甚至釉凝成堆。由於施郎窯紅釉的器物在底足處理上都有刀削外足跟的做法,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紅釉釉層不會流至器足或與墊餅粘連,從而形成獨特的風格,有「脫口垂足郎不流」之說。此尊形體端莊挺拔,釉色鮮紅濃艷宛若初凝牛血,並具玻璃光澤,燦爛奪目。

郎窯紅釉鳳尾尊,清康熙,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郎窯紅釉觀音尊
郎窯紅釉觀音尊尊撇口,短頸,圓肩,長斂腹,近足處外撇,圈足。外施紅釉,裡口和底部施蘋果綠釉。
  此器風格樸實,造型端莊規整,釉色紅艷光亮,是康熙時郎窯紅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郎窯紅釉觀音尊,高45.5cm,口徑12.7cm,足徑14.4cm。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在容器上繫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明高廉《遵生八箋》中記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幾足,不令失損。」
  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制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清康熙,高20.8cm,口徑6.1cm,足徑9.1cm。

郎窯紅梅瓶

  郎窯紅梅瓶,清康熙,景德鎮制。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