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景德鎮所產瓷器一直在全國備受親睞,加上數量龐大,所以多數收藏者手中都會有一件民窯器,官窯即御窯廠由於自古流散嚴重,因而能夠傳世的不多,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以假貨居多。
據考古研究發現,中國古代並沒有用官窯瓷器隨葬的先例,因而皇帝陵裡的瓷器數量都很少,因而出土的瓷器中很少有官窯器,多為舊藏。因而市面上髒兮兮的“出土官窯”,多為後仿品。《中國出土瓷器全集》收錄了5000多件全國各地出土的器物,收藏者可仔細閱讀,並進行比較。此外,近幾十年來打撈沉船出的瓷器也不少,但流散到私人手上的“海撈瓷”也並不是件件為真,還需進行仔細鑒別。
文物瓷器有一定的數量,不可能無止境增多。例如元青花大件比較精緻的,據官方數據統計僅有400多件,民間暫時未統計,所以要是發現某私人收藏者就有上千件,就要警惕當中真品數量了。另外,元青花只有兩種,一種是真品,一種是上世紀80年代以後仿製的。那些自稱清末的仿元青花也不可信。
收藏切忌“我買100件中有1件真的就不虧了”的心理,有時很可能出現100件瓷器裡連1件真的也沒有。另一種“見到器物就買”的心理也不靠譜,“過了這村沒這店”的收藏心態,也容易在瓷器收藏上栽跟頭。
隨著是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民間收藏元明二朝出土的瓷器越來越普遍,但由於目前市場機制及專家隊伍的混亂:
1、眾多奸商利用收藏者的撿漏心理,大量造假販假,在“出土器”上大做文章,編故事,造假象等來誘惑騙取收藏者,使眾多收藏者上當“吃藥”,少者幾萬,多者幾百萬,甚者上千萬的人都有存在。
2、專家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至今仍對國內的出土器認識不足,平時瞭解不多,掌握信息太少,範圍太窄,缺乏辨別真偽的實踐經驗,常常把真說成假,把假說成真,使得瓷器鑒定領域出現誰也不相信誰的狀況。因此,客觀正確地辨別出土青花瓷的真偽已成為收藏界,文物界的當務之急。
當前作假的出土青花瓷集中表現及主要特徵:
1、用黃泥、鐵粉、膠水、硫酸等化學物做假。這類器物先用硫酸浸泡,然後用膠水、黃泥、鐵粉類物拌在一起,再在土內埋一段時間,看上去很髒。也很難洗乾淨,有黃跡有老氣,也有鐵繡跡,有的有黃泥漆在器物上,不易洗掉,釉面無光,死氣泡很多,看上去有被硫酸燒過的痕跡和白點。
2、用外地土加瓷石、煤渣類制胎。這類器物,看上去胎土比較接近老器,胎質有松粗感,器物內外能看到胎料而引起的針眼,露釉處有黃泥色的老氣,底足上釉斑處有明顯的一線紅,看上去老氣較為自然。
3、用復燒做假。這類器物目前很多,看上去老氣自然,釉面有土沁,高低不平,青花相對暗淡些,縮油現象較明顯,施釉過厚等,有的還人為制假冰裂紋。
4、用人為鐵銹斑做假。這類器物青花髮色很接近蘇青,略深些,畫藝也較自然,鐵銹斑或積釉明顯,呈過黑過多過亮現象,用氫氟酸做過舊的鐵銹斑也很接近真品。
5、用瀝青與沙子等雜物做假底。這類器物底足火石紅過紅,窯汗類的小黑點過多,並扎手,有的還經過復燒進一步做舊,使底足更為自然。
6、用“化妝土”做底足。這類器物底足非常不乾淨,看不到胎骨,在底足上塗過泥漿並在表面還撒上細小的泥石粉,一般都經復燒與長埋黃土來完成,看上去非常有老氣,也十分自然。
7、用造假象做假。這些器物現在發現有多種多樣,目前市場上主要有假“根沁”,有打裂或打爛,有“鐵攀”或用膠水石膏等修復,有沿口處駁釉等現象。
8、在青花髮色上做老氣。這類器物一種是在青花上面再施上一層青白亮釉,使青花髮色感到明顯下沉,另一種是人為將青花髮色出現暈散,然後用含小量硫酸水中浸泡。
9、用火燒及氧化銅做假火石紅。這類器物火石紅明顯,底足比較乾燥,並出現有小顆粒現象,工藝過於規正,看上去比較生硬,很不自然。
10、綜合性造假,也稱高仿。這類器物具有以上特徵外,主要從繪畫上,工藝上,釉面上,胎骨上進一步作舊,看上去底足更自然些,畫工更流暢些,釉面更潤滑些,髮色更接近些,應該說非常有殺傷力,稍不注意就會上當,有些“高手”也當“寶貝”來收藏。
真出土瓷的釉面:
1、玉質感強。器物在幾米以下的墓裡或土壤裡埋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後,由於長期恆溫,沒有接觸空氣,自然產生一種無法人為仿製的玉質感,這種玉質感看上去肥厚透亮、珠寶光明顯、亮而不刺眼,無雜光,手感十分舒適溫潤,不扎手。
2、自然感強。器物經幾百年的歲月,釉面上產生了一定的老氣和客觀的痕跡,無論從裂片、積釉、宿釉、、銹斑、土沁、胎紅、窯汗,還是從工藝、繪畫、佈局等都來自自然、來自客觀,絕不是後人可仿製。
3、桔皮感強。出土青花瓷的釉面上大多都會出現小針眼,有的還非常明顯,即人們平時所講的桔皮紋,這是由於器物用柴窯燒製及釉面經過數百年而出現的特有現象。
4、立體感強。出土青花瓷,特別是明早以前的,由於時代特有的繪畫技能、特有的蘇青料所產生的青花暈散與鐵銹斑等現象,再加上器物長時間埋藏而產生的珠寶內光,使器物出現一種特有的美感,看上去青花髮色下沉更為明顯,筆道、濃淡、色變、暈散、鐵斑更為自然,更為合理,立體感更為強烈。
5、嶄新感強。專家鑒定器物往往看有否使用痕跡,但出土青花器就不同,可以說有好多出土器不但沒有使用過的痕跡,看上去比較“新”,比較“亮”,因為都是禮藏瓷,古人的習慣,生前要用的東西,死後也要用,因此埋葬時都要葬一些生前實用的東西,一般禮藏瓷都提前到窯廠定燒或購買一批實用器物,即罐、瓶、碗、盆、盒、壺、杯等,這類器物出土後不僅沒有使用痕跡,而且感到更透亮,更滋潤,釉光特好,除個別在出土前有碎裂外,大多都是出土後出現裂片,因此這類器物有一種嶄新的感覺。
6、對應感強。埋葬瓷一般都是成對、成套,定燒的繪畫一般都對應,二個或幾個作比較,在髮色上,光感上,風格上相同,但在細小的筆畫上,尺寸上,工藝上又不完全一樣,這就是手工所為。
7、層次感強。出土青花瓷的釉面,用40倍放大鏡看,釉面上除了出現有大少不定的棉花團狀外(這是氣泡老化而組團的現象),關鍵是出現大中小氣泡層次分明,分佈合理,是人為做不到的自然現象。
真出土青花瓷的胎骨(底足):
1、底足老氣自然,無泥漿粉土及其它洗不乾淨的人為物,無人為作舊而被復燒的痕跡。
2、胎骨(底足)洪武前顆粒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樂後胎骨相對比以前的要細白一些,無論胎質怎樣,看上去絕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質粗細不乾燥,有無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種潤膩不澀的胎質感。
3、製作工藝客觀,自然,真實,無現代工藝的人為現象。
4、胎骨(底足)與器物內外露胎處的色澤、老氣、用料等要一致,感覺要自然。
5、火紅石中的銹黑點,看上去有滋潤感,自然感,不乾燥,在40倍放大器或陽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