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白瓷器解密(共2張圖片)
  • 19年8月15日 20:1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唐玄宗因梅妃愛白而定邢窯為官窯

單色釉的白瓷最早出現在漢,湖南長沙東漢墓出土的就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原始白瓷。到了隋朝,白瓷生產已經成熟,可從陝西西安郊區李靜訓墓(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出土的白瓷得到見證,此時的白瓷胎質潔白,釉面光潤,胎釉已不見白中泛黃或泛青的現象,當時生產白瓷不局限於陝西西安一帶,附近很大範圍均有生產。到了唐代,白瓷生產更是遍地開花,窯口林立,有史料可查的就不下於幾十種窯口,如河南的鞏縣窯、鶴壁窯、密縣窯、登封窯、郟縣窯、滎陽窯、安陽窯、山西的渾源窯、平定窯、陝西的耀州窯、安徽蕭窯等等。

當然,唐代以邢窯為代表,始列唐代官窯,即「大邢庫」的貢瓷。唐代以白瓷作官窯,據史料記載,唐玄宗一生最傾心三位女人:武惠妃、梅妃和楊貴妃。貴妃楊玉環名聞天下,卻少有人知道玄宗帝王生涯中,長長的十年都與白衣天使般的梅妃江采萍朝夕相伴的故事。

最早被玄宗寵幸的妃子武惠妃過世後,玄宗傷心至極,終日不思朝政,精神恍惚,高力士為解皇上之憂,跑遍大江南北,終於在福建莆田物色到姿色超群,才壓群芳的妙齡少女江采萍。玄宗一見采萍,恨晚相見,從此精神倍增,采萍也確不負聖恩,琴棋書畫無一不精,還能寫一手清麗雋怡的好散文,更愛素雅脫俗的白色,整日白衣白裙,宛如凌波仙子,還隨身攜帶一支白如羊脂的玉笛,興來之時就吹奏一曲,常把玄宗送入飄忽如仙幻境中。她更喜白梅,說自己是白梅轉世,所以,她閨房中的瓶子必須是白色,插上一枝怒放的白梅,玉笛聲悠悠,白衣裙飄飄,是何等的聖潔。為此,玄宗賜她為「梅妃」,為博得采萍一笑,即欽定類雪似銀的邢窯為大唐官窯!

古白瓷解密

傳說如此,我信,因中國封建時代,往往由獨尊天下的皇帝嗜好決定了那個時代審美標準,皇帝喜愛白色,那普天之下即以白為國色。例如宋徽宗喜青色,宋朝官窯即以天青為主色調。其實,邢窯在隋代的河北內丘、臨城縣的祁村一帶,已大量燒造,現在該地均先後發現隋代的邢窯遺址,只是到了唐朝,宮廷將它欽定為御用品而已,加強了管理和人力財力的投入,開創歷史上皇家督燒的先例。從出土的器物來看,以底劃書「盈」字款為代表,以釉色「類銀」、「類雪」著稱於世。故宮博物院的呂成龍老師曾專門對傳世和出土的底書「盈」字和「翰林」款的邢窯白瓷做過研究。認為書「盈」字款者與唐代皇宮大明宮內的「大盈庫」有關,「翰林」款與唐設置的「翰林院」有關,兩者均為「大盈庫」和「翰林院」燒造的貢品,常被皇帝用來賞賜大臣。

「邢窯」不但是開創皇家御用瓷先例,它最大的歷史價值還在於為後世歷代青花瓷、彩繪瓷的發展提供了最良好的載體基礎,猶如書畫家得到了最好的白色宣紙一樣,只有在白色的底幕上才能書畫出最醒目最動人的畫頁。當時,兩分天下的是南方的越窯青瓷和北方的邢窯白瓷,素有「南青北白」之美譽。

定窯和樞府釉瓷是白瓷的高峰

到了宋代,發展成了鼎立瓷壇的五大名窯「汝、哥、官、定、鈞」。其實,明朝是排為六大名窯的,即「柴、汝、哥、官、定、鈞」,只是柴窯之色被千年誤讀,成了「世不一見」的稀罕之物,才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我曾在《柴窯之我見》一文中論之)

五代名窯幾乎全是以單色釉著稱,除了鈞窯的窯變紫斑之外,都以素雅、沉靜、極簡見長,最具一脈相承的當數「定窯」,與邢窯相比,定窯的胎質更白更細,還增添了諸多的劃花、刻花、印花等工藝,使白瓷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

到了元朝,元樞府釉白瓷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宋定窯的燒製工藝,特別是在高濂的《遵生八箋》中講到的「饒窯」更是與北方的定窯相似,無論從胎、釉的精細度都不輸給定窯。饒窯還增添了用青花和釉裡紅繪製的內畫工藝。清代的琉璃鼻煙壺內畫工藝即繼承了元饒窯的特點。遺憾的是饒窯較少,歷來價高,世上難以見到。所以,元代除了軍事上強悍,在藝術上也屢創高峰,元曲是歷史上的頂峰期,元瓷同樣在中國古陶瓷上書寫了輝煌的一頁:元樞府白瓷、元青花、元彩繪瓷等均有驚世駭俗之作。因為有樞府釉的精美白瓷,才創造出了青白相映的元青花的迷人境界。

古白瓷解密

出身於遊牧民族的元統治者,世世代代生活在藍天白雲下的茫茫大草原,碧綠無垠的草地上鑲嵌著點點白色的蒙古包,藍白相映,綠白相見的色彩深深地根植他們心底,他們靈魂深處喜歡白,酷愛藍和綠。因此,鍾情於樞府釉的白,迷戀於青花瓷的藍白映襯和藍釉白龍梅瓶的藍白色澤是情理中的事。封建時代,統治者的審美情結是造就那時代藝術成就主要推動力。那種乳白色和蒙古包顏色十分接近的樞府釉瓷自然成了元統治追慕的對象,樹立了單色釉白瓷的又一高峰。

永樂甜白釉瓷和德化窯白瓷堪稱絕妙

到了明代,單色白瓷發展的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以甜美內斂著稱的永樂甜白釉瓷了。

永樂甜白釉可以說是集歷代各白釉瓷眾長於一爐,無論釉色,胎體,造型及製作工藝上的精細度都別具一格:刻、劃、堆、塑等手法兼備。特別是那柔和溫潤的甜白色澤,真的會深深地沁入觀者心底。無疑,永樂甜白釉瓷是單色白瓷發展的又一高峰,是古陶瓷史上樹起的一塊豐碑。如明人王士性《廣志繹》說:「宣德以青花勝,成窯以五彩勝」,那麼,永樂絕對以「甜白勝」。其實說到「成窯」,並非五彩瓷一枝獨秀。成化的脫胎暗刻紋白瓷也是獨步瓷壇的。

我常常獨自冥想:在薄如卵翼的白胎上如何刻上那麼栩栩如生的動物紋飾的?彷彿吹之欲破的胎體怎麼承受得了針尖的刻劃,而且線條極為流暢!更奇的是,不迎光照映,根本發現不了純淨的釉色下還有生動的刻劃畫面。

這裡必須一提的是產自福建的德化窯白瓷,自宋至清末一直在燒造,且大量外銷,屬民窯,但燒製的精品頗有定窯的神韻,特別是出自何朝宗之手的人物塑像,更是神韻獨絕,雖是民窯,但少數精品不輸給官窯。清代出現了很多仿成化窯的官窯佳器,其中單色釉白瓷是其中很主要的一個品類。雍正時仿得最好,但很少有超過成化窯的。乾隆時也不乏仿得好的成功之作,我曾見過一件六稜型的素面開光的觀音尊,每個開光的面全是無紋無飾的素面,素面之間的間隙中剔刻了極為精細的紋飾,有萬字紋、回紋、如意紋、福在眼前紋等。雖眾多紋飾,但通體極為協調,像一位儀態沉靜、典雅的貴夫人。這也是唐英留給後世的一件「瓷魂」式的作品。

三代以後,單色釉白瓷就無甚可書的了。

總之,單色釉白瓷初創於北方,到了元代就移師南方,成為景德鎮御窯的主要產品之一,一直延續到清三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