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造型之康熙時期棒槌瓶(共2張圖片)
  • 17年5月12日 09:5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棒槌瓶也叫寶字瓶,這名字不雅,尤其是在康熙時期創燒的瓷器造型更顯著俗氣,因形似舊時洗衣用的棒槌而得名。康熙時期棒槌瓶胎體堅硬,胎質縝密,分為早期中期和晚期。

康熙早期的棒槌瓶器形偏矮,但是胎質細膩,畫風簡單;
康熙中期以後的棒槌瓶,器形趨於細長,為了與雍正時期的棒槌瓶相區別,取名硬棒槌瓶。常見的有青花、五彩、灑藍描金、五彩開光等品種。
軟棒槌瓶,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製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尖圓滑。常見青花,五彩。清光緒及民國時期方棒槌瓶的仿品較為多見,然胎體較厚重,口邊較薄且不規整。
清康熙 蓋雪紅花卉棒槌瓶

清康熙 蓋雪紅花卉棒槌瓶
        高27  口7.7 底10.5厘米
        清康熙 蓋雪紅花卉棒槌瓶作圓唇、侈口、直頸、溜肩、長直腹、平底。胎質細白,造型規整,肩及下腹近底處各有一周青花帶狀魚鱗紋裝飾。該棒槌瓶的裝飾主題為腹部的蓋雪紅牡丹花卉圖案。

 青花「紅拂傳」圖棒槌瓶,清康熙,高45.3cm,口徑13.3cm,足徑14.7cm。
  瓶盤口,短頸,豐肩,長直腹,圈足。通體青花裝飾。口沿繪三角紋,頸部繪如意紋。腹部繪傳奇故事《紅拂傳》。畫面居中人物為隋煬帝的重臣楊素,身後站立二歌妓,其中一人為紅拂女張凌華。她傾慕前來參謁的李靖的才華,便夜盜令箭偕李奔逃,結為夫婦,並輔李建功立業。這一典故又稱為「慧眼識英雄」。
  此器造型為康熙時新創,是康熙具有代表性的瓷器造型,但是隨著時間和人們審美的改變這種器形也在改變,說明人的審美是不確定的,這也為我們鑒定康熙時期瓷器提供了依據。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