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釉瓷介紹(共1張圖片)
  • 19年3月21日 13:54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青白釉是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的一種釉色,由含鐵量低於1%的釉料在1200攝氏度高溫還原焰中燒製而成,白度達70%,特點是白中閃青,宛如青白玉,瑩潤透亮,光照見影,又稱影青釉。

  青白釉瓷是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的瓷器,是北宋年間由景德鎮當地工匠製作的。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雞頭壺,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蓮花口燈盞,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間的青白釉纏枝蓮大罐。青白瓷是一種胎薄質堅、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閃青、具有天然青白玉效果的瓷器。由於這種瓷器的透光度較好,若仰光透視,其胎上所印、刻花紋可內、外影見故俗稱「影青瓷」。青白釉始見於北宋初期,宋、元兩代在南方極為流行,以景德鎮窯製品最為著名。南宋時,採用覆燒方法,青白釉瓷器產量激增,以景德鎮為中心形成了南方青白瓷系,除景德鎮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的南方各窯也均有燒造。由於這種瓷器「光致茂美」,在宋、元時期曾行銷海內外,深受人們喜愛。由宋迄元,青白瓷盛燒不衰,青白瓷系窯場多分佈在南方幾省,主要有江西浮梁景德鎮窯、南豐白捨窯、吉安永和窯,湖北江夏的湖泗窯,廣東潮安窯,福建德化窯、泉州碗窯鄉窯、同安窯、南安窯等。因此在南方地區形成了一個以景德鎮湖田窯為代表的龐大的青白瓷生產體系。

  景德鎮窯自唐代起即燒製青瓷,至北宋時以燒製青白瓷為主。其瓷釉色白而略帶青味,這種白中泛青、青中見白的色釉,為景德鎮窯的新創。其色調給人以清新、爽快之感。青白瓷以光素者居多,亦間有刻花者。靖康之變後,隨宋室南遷,北方定窯的許多器製作技術,在景德鎮仿製定窯瓷器。所產瓷器,胎體釉色純白如粉,有粉定之稱。受其影響,景德鎮窯所燒青白瓷,裝飾逐漸為印花所替代。

  青白釉瓷器的釉質透明如水,胎體質薄輕巧,青白的瓷釉罩在刻花、印花的器皿上,紋樣的凹下處積釉稍厚而較青,胎薄的花紋在迎光下若隱若現,故又有影青、映青、隱青、罩青之稱。

  景德鎮窯青白瓷曾作為貢瓷,供御府使用,其品種有碗、盒、盤、注子、瓶等。造型上常作成瓜稜口、花瓣等形狀,紋飾有牡丹、梅花、芙蓉、蓮花、鴛鴦、魚、鴨及兒童形象等,其裝飾方法為刻花、劃花、印花和貼花等種類。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