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古代錢幣是中國所有文物中最為系統的歷史文物。歷代國號錢和年號錢是中國歷史上基本準確的年歷、月曆和日曆,某些錢幣注定和中國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聯繫在一起。古錢幣上的文字,也完整準確地記錄著中國的書法演變的歷史。若精於古錢幣的系統研究,要求你必須成為歷史學家;若成為古錢的鑒定家,進行古代錢幣的考證,你不是書法家,也要懂得中國的書法和中國書法史。
古錢幣記錄比較準確是歷史時間。中國古代錢幣從蟻鼻錢開始,文字走上了錢幣的表面,先秦的錢幣可以根據書體和鑄造工藝判斷錢幣出現的大概的歷史時期。國號錢和年號錢,就成為國家和帝王的名片。五銖錢制時代和通寶錢幣中的國號錢和年號錢在考古學的專業裡具有斷代的意義。即,某一某錢幣的帝王年號,可以確定該錢幣的鑄造時間。在某一考古遺址出現,可以推斷確認該遺址的準確的歷史時期,相應的文物的生產時期。
古錢幣是中國文字演變進化的最系統的書法史。先秦錢幣,均以「篆書」,大篆為主。秦朝李斯,開始推出了小篆。中國古代錢幣的「篆書」文字最先成熟,成為規範、對稱、和諧的文字,篆書中又有懸針篆、韭葉篆、鳥蟲篆等等。中國古錢上最先出現的是皇宋通寶九疊篆,現在宋夏遼金的九疊篆錢幣已經大量發現。篆書開始了向真書、楷書、隸書、行書、草書過渡和演化的過程,而各種書法並行演化,成為中國文化的絢麗多彩的波瀾壯闊的歷史文化篇章。這個過程,在古錢幣文字上有最早的演示意義。
書法形態形成了一致的風格是為「書體」,但是不同的人書寫,風格各異。古錢幣上的文字,一定是書法家或某帝王撰寫的,都帶有某個人的書寫習慣。但是同一種文字,卻都有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形成的風格徊異的「書體」,成為中國書法文字的典範。比如,開元通寶,是蘇洵書寫的,既有楷書和隸書的味道,開元通寶還有篆書字體。金國黨懷英書寫的篆書泰和重寶;傳聞宋太宗用楷書、行書、草書書寫了「至道元寶「的錢文;宋徽宗時期,使用了七個年號鑄造錢幣,錢文的書法藝術都是中國書法史的經典。最為有名的就是確認無疑宋徽宗親筆書寫的「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瘦金體;清朝戴熙的「戴書」當五。在古錢幣造假這個環節上,除了利用古錢翻制,文字相像。仿寫的文字,注定要和原錢幣有很多差異。在當代,這就是文字的筆跡鑒定。這是一門高深、專業的學問。
中國古代錢幣的鑒定,本質是任何錢幣和公認的錢幣樣本的比較。古 錢的銹蝕、材質是古錢鑒定的重要依據。數百年前。我們的前人由於發現古錢很稀少,就把古錢做成「拓圖」,留下了錢幣的形態,編輯成「錢譜」,就成為我們後人錢幣對比的參照物。對於假錢幣的鑒定,最為本質的是文字形態的鑒定。而錢幣的銹蝕和材質,是鑒定的重要佐證。古錢幣的真品確認,就是文字書法的完全符合。儘管現在照相技術已經普及到了手機,古錢幣的圖片完美的展示了古錢的樣貌。當代,古錢收藏還是做成泉譜,就是為了「抽離」出古錢幣的形態和文字的神韻,錢譜也是錢幣文化中的藝術珍品。
中國古代錢幣的鑒定,浙江省錢幣收藏家陳震聲老師提出了「同宗互證」的理論。本人對這一專用名詞的理解,就是古代錢幣經過「同一時代錢幣文字的比較「,可以看同一時代錢幣的風格;同一國家錢幣的序列比較,可以看到某一國家鑄幣的風格;同一種類錢幣系列的比較,可以確認某種錢幣的價值體系;系列母錢的比較,母子錢幣的比較,不同材質錢幣的比較,可以研究古代錢幣的鑄造工藝。真錢幣和假錢幣,可以在系列的和成對的錢幣的比較中得到證明,給與準確的鑒定。上手大量的古錢,收藏大量的古錢,形成系列的收藏、形成古錢幣的系統認識,才能夠在古錢研究中形成你的話語權–因為,在比較中,不是你在說話,是古錢幣自己在說話!
當代,東北古泉「井噴」,中國古代錢幣大發現。某些冒牌專家,掛牌的名人,不去考證研究。總以「錢譜上沒有的錢幣就是假的」,「老師沒見過的錢幣就是假的「,「珍稀錢幣多了就是假的「。否定民間收藏的大量出譜錢幣和珍稀錢幣,湮滅了中國古錢的發現。不懂裝懂的否定,是淺薄,少見多怪;惡意否定,則是對中國古錢文化的犯罪!中國古代錢幣的博物館學的本質,就是把古錢幣系列的集中起來,完成中國古代錢幣的同宗互證、同類互證、系列互證,我們才能讓中國古錢彙集成古錢幣的銀河系,閃耀出中國古錢歷史文化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