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瓷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官窯出現(共11張圖片)
  • 18年5月16日 22:0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明朝的洪武時期正處於元朝和明朝交替的時期,作為這樣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當時的朱元璋下令建造官窯,由朝廷直接督辦,用上等的材料、工藝精湛的工匠、超高技藝的畫師進行製作,其燒製瓷器的工藝以及配方都是嚴格保密的,對於器物的形制、色彩、紋飾也有著嚴格的規定,僅供於皇宮使用,足以可見當時得瓷器地位之高。洪武時期主要進行了青花瓷的大量燒造,但是由官窯燒製出的瓷器流傳至今的卻少之又少,收藏價值非常之高。

在洪武時期的官窯瓷器中以釉裡紅的瓷器最為名貴,通過氧化銅在高溫還原的條件下燒製而成,這一項工藝難度非常之大,銅對於窯爐的溫度以及外在條件要求較高,所以當時洪武時期燒造出的釉裡紅瓷器有著「千窯難得一紅」之稱。從洪武時期燒製的瓷器上看,胎質非常的細膩,胎體也非常的薄,流行青、白兩色,素氣、雅觀是洪武瓷器最大的特點,但是由於洪武時期使用歐冠瓷器用來兌換馬匹,所以燒造出的瓷器非常的壯碩,這也形成了洪武瓷器官窯的獨特風格。

由官窯燒造出的瓷器瓷化的程度非常高,厚重感相較於其他瓷器要高很多,而由民間燒造出的瓷器由於對於溫度把握的不當,會出現漿胎的現象,胎體的斷面上會出現土黃色的色澤,收藏價值以及價格就要略低一點。

從其瓷器的裝飾圖案上看,大部分是以花卉的紋飾為主,繪製出的菊花呈現為扁狀的橢圓形,纏枝的蓮葉紋則會呈現出螺絲形態,裝飾的花紋樣式較為單一,但是技法卻是非常嫻熟的。從其繪製的青花繪畫使用了凸畫的兩面裝飾手法,有著大量團花的圖案,青花的色澤也較為穩定,很少出現流散的現象,收藏價值較高。

釉面呈現為青白色是洪武時期瓷器最大特點,通過厚潤的青白釉進行掩蓋原料的不足,官窯燒製的瓷器釉面雖然也是青白色,但是卻有著非常高的瑩潤感以及肥厚感,給觀賞者一種較高的美觀藝術感。從其釉面的自然開片紋上看,玻璃化的程度較高,透亮度也較高,有著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雖然民間燒製的瓷器也是以青白色為主,但是在對於器物表面的呈現上卻遠遠不如官窯燒造的成色好。線條簡單流暢、紋飾生動有趣是洪武時期瓷器最大的特點,雖然在現今的市場上有著較多的洪武時期瓷器的出現,但是大多都是由現代進行仿製的,在收藏價值上較低。

洪武瓷器精品鑒賞及拍賣成交價格:

1:明洪武外醬釉內藍釉印花雲龍紋大碗,尺寸:直徑20.5厘米,估價:RMB 5,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RMB 6,720,000 ,成交時間:2010.11.22,拍賣公司:北京誠軒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0年秋季拍賣會。

碗形撇口深腹,圈足底胎體厚重,足內無釉。外壁施醬褐色釉,脛部刻變形蓮瓣紋一周,碗內施藍釉,內壁模印五爪雲龍紋,雙龍首尾相銜,碗心刻風帶如意雲一朵。品相完美,時代特徵鮮明,為極罕見的洪武二色釉瓷器,其品種系洪武朝所獨有,目前所知同品種的傳世器不過數件,多數收藏在歐美著名博物館,拍品為已知者中唯一的大碗,其珍貴的文物價值,不言而喻。

據統計,洪武時期此類裝飾模印雲龍紋的器形有碗、盤、高足碗三種,釉色有藍、醬、紅、白、黃等顏色,分兩種類型,一類為內外顏色不同,另一類為內外同色,其中以單色紅釉器較為多見。此外還曾見外青花內印花雲龍紋盤。
從考古發現和傳世品看,元代的顏色釉瓷器以鈷藍釉為多,印花裝飾則多見於樞府卵白釉器,而不見施於藍、醬、紅、黃等顏色釉器。明永樂、宣德及以後各朝的顏色釉瓷器亦罕見以印花為裝飾者。

外醬釉內藍釉印花雲龍紋大碗,胎體較厚,撇口深腹,近墩式,圈足。碗內壁施藍釉,玻璃感甚強,釉下模印雲龍紋,二龍為同向行龍,雙角五爪,首尾相接。碗心淺刻雲紋,上下各一如意雲頭,中以S形雲帶相連,彎折處各出半朵雲頭,是為「風帶如意雲紋」。外壁施醬褐色釉,近底部淺刻雙線仰蓮瓣紋一周,蓮瓣內為變形雲頭及空心圓珠。足內不施釉,有明顯旋痕。

這類印花雲龍紋顏色釉瓷器系洪武朝所獨有,而其中外醬釉內藍釉者典型性最強數量卻極少,有則又早歸各著名博物館所有,此碗之珍貴自不待言。

2:明洪武龍泉青釉刻蓮紋菱花式大盤,尺寸:直徑62厘米,估價: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價: HKD 5,525,000 ,成交時間:2019.11.27,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年秋季拍賣會。

菱花式,敞口,折沿,淺弧腹,圈足,盤壁隨花口出筋。內壁口沿下刻雜寶紋,內腹刻纏枝蓮紋,外壁口沿下刻纏枝蓮紋。盤內、外及圈足均施青釉,釉色青翠,釉面豐潤。

自古以來,龍泉青瓷以釉料之美譽滿天下,它們含蓄蘊藉的青釉深淺有致,質感溫潤失透,本拍品堪可為此現身說法。其實,龍泉瓷並非得名於某個特定的窯口,龍泉只是指浙江南部一個陶瓷集散地。當地瓷窯承襲了省內越窯之遺風,因此北宋龍泉器與越窯製品十分接近。但時至南宋,皇親貴冑南下偏安杭州,龍泉窯顯然受到其逸興雅趣之影響,創燒了一種清淺柔和的精製青釉,在海內外大為風行。
龍泉釉在南宋已臻於完美,但其產量在元代仍持續攀升,久而久之,活躍於龍泉地區的元代窯口竟多達約三百個。除了引入新的器型和裝飾風格,龍泉窯更開始燒造器型敦碩的作品。雖然大件器物(如大盤)最早的靈感很可能來自西亞客戶的要求,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大件器物在西亞和東亞亦廣受歡迎。以日本為例,上乘的龍泉青瓷在當地長盛不衰,各大名剎和家族皆視之為傳世之寶。
到了明初,龍泉青瓷無論是在本土或出口至其他亞洲地區,受歡迎的程度絲毫不減,文獻中亦明文記載,部份龍泉青瓷屬於宮廷御制,相應事務俱由京中派員督制。值得一提的是,《大明會典》卷一九四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定,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計算人工物料。如果數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窯興工。或數少,行移饒處[即江西景德鎮和浙江龍泉窯]等府燒造。」在明初龍泉或景德鎮製品中,盤徑逾50公分者極罕,本拍品工精料絕,且口徑為62公分,看來很可能是特為宮廷燒造之物。

明代洪武一朝,制瓷業再度騰飛,菱口器物在兩大窯系東山再起,並結合了與花口對應的瓣形弧壁,出筋處稜角分明。可圈可點的是,景德鎮菱花式大盤的圈足似無定式。北京故宮珍藏數例青花菱花式大盤,部份作品的瓣式造型從盤口、器壁乃至圈足一氣呵成,有的僅採用平實的圈足設計。

3:明洪武龍泉青釉菱花式大盤,尺寸:直徑62.2厘米,估價:HKD 3,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HKD 4,860,000 ,成交時間:2017.05.3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拍賣會。

此盤曾為日本黑田家族珍藏。黑田一支發源於播磨國,先後為織田及豐臣家族效力。黑田孝高(1547-1604年)因出任謀臣有功,1587年獲封中津城。黑田孝高既是豊臣秀吉的得力軍師,也是茶聖千利休(1522-1591年)的好友,並親自撰文闡述茶道。

4:明洪武龍泉纏枝花卉紋玉壺春,尺寸:高34厘米,估價:RMB 3,000,000 ~ 3,200,000,成交價: RMB 3,565,000 ,成交時間:2016.12.06,拍賣公司: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十週年秋季拍賣會。

龍泉窯是著名的青窯瓷場,窯址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境內,宋元時期燒造盛極一時,明代在元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龍泉窯相比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在明代重要的器皿中均有龍泉窯的遺跡,《大明會典》記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凡燒造供用器皿等物,須要定奪樣制……行移饒、處等府燒造」。即饒州府的景德鎮和處州府的龍泉窯燒造瓷器。
本品器形端莊挺拔,秀美雋雅,通體覆施青釉,厚潤沉靜,碧翠怡人。頸部剔刻蕉葉紋、回紋、忍冬紋;肩部飾如意垂雲紋,內填花卉;腹部主紋飾為四朵纏枝牡丹,其下刻變形蓮瓣;足牆飾回紋。佈局繁密緊湊,層次過渡清晰,刻劃豪放流暢,工藝精湛,所刻枝蔓花卉輕盈舒展,氣脈連貫毫不遜色於筆繪之神韻,為明洪武龍泉官窯玉壺春瓶之佳妙雋品。

5:明洪武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尺寸:高32.3厘米,估價: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價: RMB 3,450,000 ,成交時間:2012.10.29,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2秋季拍賣會。

釉裡紅是中國陶瓷史上極難燒製的品種之一,它以銅紅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因銅紅料極端敏感的特性和窯爐內還原氣氛人工難以控制的原因,其呈色極易偏差,甚至部分紋飾會在窯火中被燒飛,因此,釉裡紅技法雖早在唐代長沙窯即已出現,但直到元代才真正燒製成功,至洪武朝繼續發展成熟,並掀起一個小高潮。從已知器物看,宣德朝雖然亦有精緻的釉裡紅器,但無論品種還是數量,都遠不如洪武朝,宣德以後,整個明代的釉裡紅製作漸趨衰落,並一度停燒,直到清代才得以恢復,故明初的釉裡紅器堪稱彌足珍貴。
傳世品中的洪武釉裡紅器遠多於青花器,器形包括尺寸巨碩的大罐、大碗、大盤及梅瓶、玉壺春、執壺、雙耳瓶、三足爐等。其中釉裡紅大碗在本場拍賣會徐展堂先生專題中即有一件,而釉裡紅玉壺春瓶,含本品共有兩件。如此齊聚,堪為佳話。同類器見藏於國內外各大博物館及著名私人收藏中,如北京故宮、台北故宮、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繭山龍泉堂等。
此瓶造型、紋樣皆與北京故宮珍藏洪武朝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相似,而其髮色更為濃艷,在傳世品中誠不多見。造型、裝飾亦具鮮明的時代特徵,重心下移,紋飾自上而下共六層,主題紋樣為纏枝牡丹紋,以牡丹的正面和側面描寫交錯出現。頸部有蕉葉紋、卷草紋、海水紋。近足處為仰蓮紋,足牆外繪卷草紋。構圖更為規整,主題更為單純,漸趨向細膩纖巧和規範模式化發展。同樣的風格尚見青花和處州龍泉青釉刻花品種,盡顯朱明開國之官窯氣象。
傳世品中,此類玉壺春瓶紋樣佈局分為瓶頸和瓶腹兩大部分,瓶腹紋飾主要有蓮花、牡丹花及菊花等,瓶頸紋飾則有回紋、蕉葉紋、卷草紋、波浪紋、靈芝紋等。通過這兩處紋飾各自變化和兩者之間的互相搭配,而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上述同類器即反映了這種情況,紋樣或多或少有些差異,卻又堅持同一風格,於統一中蘊含變化,頗令人回味。
洪武朝瓷器曾經是古陶瓷界認識中的一個空白,隨著明故宮遺址和明代御窯廠的發掘,洪武朝瓷器的面貌才逐漸清晰起來。儘管肯定洪武瓷的認定比較晚進,但並不影響人們對洪武瓷器價值的認定。

6:明洪武釉裡紅纏枝花卉大碗,尺寸:直徑21厘米,估價: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價: RMB 3,450,000 ,成交時間:2013.06.05,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八週年春季拍賣會。

此件大碗為敞口、深腹、腹部豐滿、圈足,足端平切。器內外壁均以釉裡紅繪纏枝牡丹紋,口沿及圈足飾回紋,是洪武釉裡紅的常見制飾,釉裡紅偶有褐色斑點,釉色白中泛青,底足可見火石紅。1982年山東文物總店收集一件類似藏品,現藏於山東省博物館。明代洪武瓷器中除青花瓷器以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釉裡紅瓷器,紅色是明王朝的吉祥之色,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推崇,因此釉裡紅瓷器的生產受到了朝廷的高度重視,洪武三年朱元璋頒布了「以紅色為貴」的旨意,並且要求宮中內外皆以紅色作為裝飾。
明代釉裡紅瓷器源於元代釉裡紅瓷器,其製作工藝和青花瓷器一樣,所不同的在於用料,前者是以氧化銅著色,後者則以氧化鈷著色,它們都是在瓷胎上描繪花紋,然後施一層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由於釉裡紅瓷器製作困難,再者成品率低,因此其生產製造在中國的陶瓷手工業歷史中曾數度中止。正因為此,傳世的釉裡紅瓷器益顯珍貴。
這件釉裡紅纏枝牡丹紋碗屬明洪武瓷器的典範之作,無論是紋飾佈局,還是紋飾題材都具有元代遺風,但線條比元代更加精細。釉裡紅呈色較暗淡,色澤趨灰,有局部紅色暈散現象;器物釉面肥厚滋潤,釉色清白,胎體淘煉略欠精細,胎質呈淺灰白色,露胎處可見火石紅斑。底足改變了元代斜削的特點,底足為平削,器底微微下塌。

此器的紋飾,以纏枝花卉為主,輔助紋飾以回紋做邊飾,花、葉遠不及元代瓷器所繪的纏枝花卉紋裡花、葉的大小,呈現出洪武瓷的三個畫風。其一,花卉在構圖中的地位更為顯要,枝繁葉茂的纏枝紋飾因此更為悅目突出。其二,在正面描繪花卉時,花蕊均留有一道白邊,這種畫法簡潔有效,加強了與周圍深色花瓣的濃淡對比。洪武瓷器上的纏枝菊紋也有類似的畫法,常在白色瓣內勾出一道白邊。其三,洪武瓷器多以三角構圖側寫牡丹,構圖上以牡丹的正面和側面描寫交錯出現。這種手法使波浪般的纏枝圖案顯得錯落有致,與此同時亦突出了整體的造型。
此外,公元十四世紀末的瓷器畫工喜為花卉描上白色瓣尖。而釉裡紅燒造技術較難掌握,尤其是銅元素對爐窯的溫度和氣氛要求非常嚴格,燒製溫度低了顏色發黑,溫度高了顏色又會暈散,甚至完全揮發成不了紅色,其間不可預計因素可想而知;然而,這只碗釉裡紅料的掌握恰到好處,畫法既呈現了纏枝紋之柔美,亦突出了白色花尖與殷紅的花瓣之間的對比。與2006年5月30日香港佳士得的拍賣會中拍出的明洪武釉裡紅纏枝花卉玉壺春瓶,具有缽曲同工之妙。明代洪武釉裡紅在世間流傳很少,出土也不多見,而此碗流傳至今仍完好無損,足見其彌足珍貴。

7: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玉壺春瓶,尺寸:高32.5厘米,估價:RMB 1,800,000 ~ 2,800,000,成交價: RMB 2,645,000 ,成交時間:2018.07.15,拍賣公司: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廈門2018春季拍賣會。

瓶撇口束頸,溜肩垂腹,圈足。器型規整,柔和流暢,通體施白釉,口沿下至頸繪蕉葉紋,肩繪如意雲紋,近足處環飾蓮瓣紋,足牆繪卷草紋。腹部主體紋飾為纏枝菊花紋,花心大,花瓣小而密,整體飽滿小巧。左右兩側曲線猶如S形,線條曼妙,極能體現東方的審美趣味。
洪武朝瓷器是上承元代、下啟永宣的重要轉變時期,總體風格介於元代和永樂宣德朝之間。就青花而言,洪武青花瓷器別具一格,元代的青花瓷器髮色濃艷,風格粗獷,洪武朝青花則開始趨向靜幽清雅、紋飾明晰、佈局舒朗的新風格。
洪武時期的扁菊紋最具代表形象。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中分別提到「圖案花紋多見花卉紋,主要是纏枝和折枝牡丹、蓮花和扁菊花。扁菊花紋尤為多見,這是洪武時期釉裡紅和青花瓷器的共同特點之一。」「傳世品中,洪武青花瓷的圖案花紋比釉裡紅瓷更單調,以花卉紋為主,基本上和釉裡紅的花卉紋相同,特別多見扁菊紋,有的器物以纏枝扁菊為主題紋樣。」由此可見,纏枝菊是明代官窯瓷器上菊花紋的主流,纏枝具有連綿不斷、長久美好的吉祥寓意,此種菊花紋飾一直沿用至清代。翻閱公私典藏,傳世的明代官窯瓷器中有扁菊紋樣的器型多為碗盤,而如拍品將其以主體紋飾繪於玉壺春瓶腹者委實少見,足見其珍。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一隻洪武青花玉壺春瓶,其造型與拍品相同,紋飾為較常見的纏枝牡丹紋,亦可作參照。

8:明洪武龍泉青釉劃花梔子紋玉壺春瓶,尺寸:高33厘米,估價:HKD 900,000 ~ 1,500,000,成交價: HKD 2,100,000 ,成交時間:2017.05.31,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年春季拍賣會。

瓶撇口、細頸、梨形大圓腹、圈足。外壁以帶狀劃花為飾,頸飾芙蓉紋、纏枝梔子紋,腹飾梔子紋,下接仰蓮瓣紋。足沿以外全器滿釉。整體比例勻稱,用刀工致,為明初處州官窯中難能可貴的佳作。
近似例雖經著錄,但未見相同紋飾的例子。大多的近似例除了腹部的主體紋飾不同外,副紋基本相同,從口至足由蕉葉紋、回紋、卷草紋、主體花卉紋、仰蓮瓣紋及回紋組成。

9:明洪武釉裡紅團花碗,尺寸:口徑40.5厘米,估價:HKD 250,000 ~ 300,000,成交價: HKD 1,760,000 ,成交時間:1992.09.29,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1992年秋季拍賣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