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人云:知古不知今,謂之陸沉;知今不知古,謂之盲瞽。釣魚島等島嶼自古至今一直屬於中國,歷史上的文字記載鑿鑿,從明朝琉球冊封使陳侃以及後來的蕭崇業等著的《使琉球錄》中都可以找到根據。
中國明代冊封使陳侃,是最早講述中琉海上自然疆界的人。1534年,陳侃上呈的《使琉球錄》中,這樣記載了其出使航程:”四月十八日,舟先發於南台,二十六日,余等啟行。三司諸君送至南台。五月朔,余等至廣石,大舟亦始至。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夷舟帆小不能及,矣在後,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歌舞於舟,喜達於家。”
《使琉球錄》
文中所說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就是現在的釣魚島、黃尾
嶼和赤尾嶼。陳侃一行從福州出發,經過了作為航標的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等島嶼後進入了琉球海域,其標誌是見到了乃屬琉球的古米山。古米山又作姑米山,現為久米山。文中清楚地表示,無論是使者陳侃還是同舟的琉球人都是以久米山作為抵達琉球的標誌。
文中還記述了中國對琉球管轄由來:”琉球國,在福建泉州之東海島中,其朝貢,由福建以達於京師……本朝洪武中,其國分為三:曰中山王、山南王、山北王;皆遣使朝貢。”
釣魚島全稱釣魚群島,約4.3平方公里。明朝初,釣魚島等島嶼就已屬於我國的版圖。1372年,中國人楊載發現了釣魚島列島,1403年,《順風相送》航海圖曾提及”釣魚嶼”。1582年,明朝將釣魚島歸入中國版圖,隸屬福建。清朝乾隆時,林子平繪《三國通覽圖說琉球國部分圖》,圖中列有釣魚島,並說明釣魚島不屬琉球。
《三國通覽圖說》中的琉球國部分圖
日本覬覦釣魚島由來已久,1879年,日本吞併中國琉球群島,同年,中日兩國曾對琉球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都認為琉球共36個島,釣魚島等島嶼根本不在36個島之內。
1895年日本把擴張目標定為釣魚島群島,因清王朝反對未果。1895年,日本趁甲午戰爭清政府敗局已定,在《馬關條約》簽訂前3個月竊取這些島嶼,劃歸沖繩縣管轄。而後《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割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釣魚島等台灣周圍附屬島嶼也被日本長期霸佔。
1900年,日本政府把襲用了幾百年的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改為”尖閣列島”。二戰後,日本雖把台灣還給了中國,但在1951年9月8日,日本同美國簽訂了片面的《舊金山和約》,將釣魚島連同日本沖繩交由美國托管,釣魚島便成了美軍的靶場。中國政府堅決不予承認,這為以後中日之間懸而未決的釣魚島主權問題埋下了伏筆。
即使日本國內的正義之士也承認釣魚列島是屬於中國,如1971年日本左翼報紙《長周新聞》就指責日本不應該非法佔有釣魚列島;2004年6月,日本學者、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在查證了大量歷史資料後,出版了《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一書,對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列島的爭議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梳理,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代以來各種各樣的中國地圖和文獻都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標注在中國的版圖內。
日本所稱最早發現釣魚島,是日本吞併琉球後的1884年。其時,相距1534年明朝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已晚了35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