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稻蟹圖》(1張圖片)
  • 15年2月23日 21: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詩言志”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價值取向,強調詩歌創作應情志並重,既要反映現實,為教化服務;又應感物吟志,情物交融,突出其抒情性。同詩歌一樣,中國傳統畫論也有類似觀點。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就十分強調繪畫的社會教育功能,認為繪畫可以“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他甚至推崇說,“圖畫者,有國之宏寶,理亂之紀綱”,將繪畫視為治國的法寶,治理亂世的根本措施。實際上,不管是創作者有心還是無意,幾乎所有的藝術作品,總會蘊含或者說寄托了作者一定的思想認識和情感志向。 

  天津博物館收藏有一幅明代畫家項聖謨的《稻蟹圖》立軸(見圖),紙本設色,縱1105、橫39厘米。圖繪幾株成熟的稻穗,上停二雀,一隻正在啄食,另一隻抬頭凝望;地上一隻螃蟹,正用雙鉗夾取稻穗。圖中稻子枝葉疏落有致,雀、蟹的動作與神態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它們以稻穗為依托,其間的行距排列大致均等,既工整又不失活潑。左上有作者自題詩一首:“群雀爭飛聚不休,無腸多作稻梁謀。湖田未耨官租急,幾許憂勤得有秋。”作者以詩解圖,以畫詠詩。圖中搶食稻穗的雀、蟹,是明末無情貪婪的官紳階層的物化形象,全圖巧妙形象地反映出統治階級對農民的巧取豪奪與嚴酷剝削,寄托了作者對統治階級的厭惡和對農民階層窮苦處境的同情。 

  項聖謨(1597—1658),浙江嘉興人,明末清初畫壇上獨樹一幟的著名畫家。他的畫有兩點最值得稱道,其一是強烈的政治色彩,注重繪畫的教化功能,通過用畫作反映民間疾苦;其二是嚴謹的畫風和寫實態度,善於從生活中攝取素材,貼近現實,造型準確,嚴肅不苟。這幅《稻蟹圖》就鮮明地體現了項聖謨的獨特畫風。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