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寫兼備的畫禽「聖手」林良(1張圖片)
  • 25年7月9日 15:1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南宋院畫”對整個後世畫壇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延自明季,尤其是明初期間,朝廷政權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為廣納天下英才,這其中,供奉內廷的畫工能手,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畫工能手,雖非朝廷選翰林那麼層層嚴密,然對於畫工的繪畫筆墨技法要求,依然是非常之高的。林良就是這畫工能手中,被選人宮廷內府,較為突出的花鳥“聖手”之一。 

  林良(1428—1494),字以善,廣東佛山(一說廣東南海)人,明代著名花鳥畫家,天順中供奉內廷。初入內府,其畫技身份尚不凸顯,而官至“仁智殿”地位又十分卑微,平素之行,多於百工雜流為伍聚集一堂。因屬普通畫工之列,可以說,畫技才能幾乎無法展現給皇上,更別說有機會親近了。但林良還算是畫家當中比較幸運的一位,不出多時,便被授予錦衣衛鎮撫,官六品銜。(明代對於畫工,一般封官銜都是比較低的。說白了,也比較亂,錦衣衛鎮撫是武銜官職,雖及六品,然無實權)但它好歹是六品,有了這個職務,畫家就算熬出了頭。只要頭腦靈活點,能奉詔侍君作畫,接近皇上的機會就多了,林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絕好機會。由於其畫技精湛、筆墨超群,故而,深受皇上和王公大臣們的賞識。林良熱愛生活,鍾情於大自然,自認為“繪畫之技,切不可閉門造車。一定要去秀山美景中討生活,此方得大自然之真趣!”在繪畫筆墨中,林良工寫皆善,從其傳世的繪畫真跡來看,工筆花鳥存世非常珍罕,一般多收藏於國內外幾家大型博物館。而其寫意花鳥,存世量相比要多些。林良所制各類禽鳥,多不喜設色,傳世品均以墨本為主流。此可看出畫家創作思想之獨特個性!工筆花鳥敷色之艷麗,林良並非不畫,那是畫家在脫離百工雜流,升任六品官銜之後,而為了能親近皇上和王公大臣們,也曾奉旨,為朝廷畫過不少設色艷麗的工筆花鳥精品。畫家畫技如不超群出眾,何能博得朝廷之器重。這也不是畫家為了顯擺自己,是為了穩定的生計和光宗耀祖。寫意墨本花鳥,也最能體現出畫家的真實個性,百鳥之天性靈動,筆墨之清潤酣暢,讓空寂寬廣的山林深處,多了許多大自然的生活野趣!畫評“林良呂紀,天下無比”。林良畫初承黃筌,邊景昭一路,後汲取徐熙法。古有“黃筌富貴,徐熙野逸”之說。那麼林良對於南宋院畫的繼承,是道脈正傳的。在繼承畫派的基礎上,入古而鼎新,這是畫家在思想上和筆墨中的深深突破!他是明季院體花鳥畫中的傑出代表人物。同時,又是明代水墨寫意花鳥畫派的積極開拓者。其寫意花鳥於明季院畫中獨樹一幟,對後世畫壇影響巨大!明代中期“明四家”的沈周、唐寅,在花鳥畫上,多於林良工寫筆法中汲取營養。後期的“青籐白陽”“八大”“八怪”等,在繼承林良筆墨的基礎上,稍變即新,清潤“墨彩”讓後畫壇所津津樂道! 

  林良這幅《秋樹聚禽圖》(見圖),絹本設色,尺寸153×77厘米,今藏廣州美術館。畫面構圖精整,筆墨超逸,雖滿,則“疏可走馬”,實可喻畫家銘心之精逸上品。畫面雖喻設色,實則僅“寶石藍”點苔而已。多為墨色工中帶寫。“折叉股”寫主幹,用濃墨出,分枝穿行之自然,枝葉疏密之散淡,讓秋季之樹,略顯生命之頑強。兩節修長的青竹,曲而不彎,節中的淡墨顯得清韻而高古。南飛的群鳥,立於樹上顧盼相依,有的遠視,有的打盹,有的偎依。畫面突出的是,諸禽鳥的“饑”和“寒”!筆墨清潤而具靈性,放逸簡淡而不失遒勁,似如草書跌宕起伏之筆致!明代著名詩人李空同曾有詩贊林良“林良寫鳥只用墨,開縑半掃風雲墨。水禽陸禽各臻妙,掛出滿堂皆動色”。足見評價之高! 

  林良所出筆墨,多寫古木寒林。用筆縱橫排奡,任意揮灑,以求超然拔俗之境!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