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才岳:古董錫器鑒藏(1張圖片)
  • 22年10月19日 00:4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清中期-錫制三鑲壺(華藝國際)

  錫器,在前些年一直都是屬於收藏界比較冷門的古董之一。 

  翻閱最近這幾年國內各大知名拍賣行的拍賣圖錄,關於古代錫器的拍品寥寥無幾。而在一些中低檔次的拍賣會的圖錄數據庫中收錄到錫器拍品的拍品,同樣是屈指可數。這些錫器拍品的估價基本都是無底價起拍,最高的定價也不過幾千元到1、2萬元的幅度。而成交率不言而喻,成交價自然是比起拍價高不了多少,而且大部分還是逃不過流拍的遭遇。 

  一般地,從常見的傳世的錫器來看,大部分都是一些餐具、文具、茶具及酒具等器皿,其中祭祀器則最為大件。由於古時的日用器物以瓷器為主流,錫器始終是不能替代陶瓷的地位。除此流通使用劣勢之外,錫器只剩下雕工可以為優勝者。但較之金銀銅器,錫器的雕刻工藝卻無法比擬。因此,錫器難以成為大眾化的物品。但我們經常可以在一些祠堂看得到一些用作祭祀的錫器皿,這是因為它的製造成本要比金銀銅器低。 

  在現今的大部分民間古玩市場的商舖流通交易中,古董錫同樣是得不到行家們的重視。比如一些用於裝水果花生的清末民初錫蓋盒,即便是完美全品且有一些透雕工藝也不過千元元而已,一些錫制香爐則更是青睞者甚少。 

  古時的錫器,還有一個被人們重用的地方。我們平日在收藏市場上,經常見到一些高檔的瓷壺的壺嘴鑲有錫。這是因為當時的瓷壺嘴斷掉了,而用錫器來修補的。為何要選取用錫器呢?因為錫器一方面造價成本相對適中,而且也符合配飾在瓷器上面的審美要求。再者,就是錫器是一種屬於毒性不大的材質,對人體無害。 

  由於錫器相對其他的金屬類器物,更為健康衛生。所以一些古代酒壺、茶壺的製造材料除了陶瓷以外,錫器就是第二選擇了。因此一些年代相對久遠,且其製造者及持有主人在當時的社會地位非一般人的壺類,價值也是相對其他的錫器要能夠得到後人的認可。 

  筆者在參加前不久的廣州華藝國際(原廣州嘉德)拍賣會上,預展現場就見到有幾件錫器拍品。其中一件估價為1-3萬元人民幣的錫制三鑲壺,無論是在器形還是製造人等方面,都是略勝一般的錫器。 

  【清中期-錫制三鑲壺】 

  潘才岳評: 這件茶壺的器形為下寬上窄,作拱橋型。為直流,方形把,壺的蓋亦作方形,且與壺身嵌合緊密。壺嘴、提鈕及壺柄均鑲嵌玉石為飾。據拍賣方介紹,它的主胎為紫砂。但因為當時筆者沒有上手,從預展櫥窗隔著玻璃而看,也就僅僅能夠看到外包器身的錫皮。這樣的組合壺在藏界,被稱為“三鑲壺”或“三香壺”。整件器物四平八穩,端莊秀麗。它的包漿非常自然老辣,而且質地明顯是要比一般的晚清或者民國時期的錫器用具的顏色濃度要偏純,不像後期那麼亞色。因此被斷代為乾隆年間,是非常正確的。壺身題刻為:“綠波香氣武夷春曉山”“秋水橫橋?畫永西溪生”,鈐印則是:“楊彭年制”。字體刻工整且錯落有致,而且刻畫的十分有力度。線條硬朗,氣息古意盎然。它的高為7.5厘米,為當時的小壺非常典型標準的尺寸。其成交的價格為43700元人民幣,在錫器收藏史上當屬為數不多的記錄。一方面除了是存世較清末民國更為少量的清代中期製品,更重要的還是為當時名家所制。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