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出心裁的地方銀錠(共8張圖片)
  • 17年6月8日 12:01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貴州10兩茶花錠

  中國銀錠帶有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徵,尤其清代,銀錠形制和種類簡直隨心所欲,變化多端。

圖2 雲南呈馬鞍形的牌坊錠

圖3 麗江所見“玖月紋銀”牌坊錠

圖4 麗江所見三枚“公估”牌坊錠

圖5 江西省鑄50兩方斗形大銀錠

圖6 雲南遇到的5兩方塊形小錠

圖7 雲南發現的束腰形5兩小錠

圖8 宋代10兩銀鋌

  貴州是茶樹的原產地之一,種茶蔚然成風。花開時節,漫山遍野是白色的茶花,香飄十里。1000多年前的陸羽著《茶經》,就讚美貴州茶“其味極佳”,說貴州綠茶品質優良。貴州人以茶為榮,竟將銀錠鑄造成綻開的朵朵茶花,別具一格。我收藏的貴州10兩茶花錠(圖1)重348克,造型周正,波紋極美,俯視猶如一朵盛開的復瓣茶花,賞茶花錠就如同賞茶花,清香自來,別是一種怡人興致。 

  清光緒十年前後,雲南地區出現了一種呈馬鞍形的牌坊錠,是晚清獨出心裁的一種形制。這種錠子錠面成亞字形,幾乎打滿戳記。兩“豎”銘鑒定者名號;中心微陷,銘票號和兼銷號名稱,或者月份;兩頭深陷,猶如兩“點”,各銘票號和兼銷號;整體成鞍形,八角,微凸,形似馬鞍。整體格局酷似石牌坊,故有牌坊錠之稱,民間則暱稱其為馬鞍寶(圖2)。這種銀錠被收藏界視為晚清銀錢中的傳奇貨幣,銀錠中的奇珍。牌坊錠為了解決流通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一錠之上,除了銘票號、商號之外,還有銘年份的,銘月份的,銘公估公議及鑒定者字樣的。銘文紀年紀月是常識,銘記銀行商號也是常理,紀月份而不紀年份,則令人摸不著頭緒了。收藏家們考究來考究去,仍然不明就裡。後來台灣的戴學文先生經十餘年探索,寫了篇叫《晚清傳奇貨幣——雲南牌坊錠》的文章,認為之所以獨出心裁銘上月份,其用意是方便確認“兼銷鋪與票號往來業務的一種約定”,是“關係到兼銷鋪、票號與客戶三者之間權利業務轉換的重要時點”的記錄。此說似乎可信,但也有些玄乎。銀錠上所銘日月是不能更改的,這樣,記紀月牌坊錠可能只起一種“籌碼”的作用。要麼,週而復始地用,要麼臨時模壓。這便又會出現另一個問題,流傳於世的同一月份的錠子會愈來愈多,會不會一家獨大,終成排擠別的牌坊錠之勢? 

  牌坊錠不單在雲貴地區流通,緬甸、老撾、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邊貿市場也很看重,流通很廣。 

  我撞見“玖月紋銀,萬豐徐記,公議紋銀看訖”紀月牌坊錠,應該算是奇遇。記得那日下午,我攜老伴和小兒子夫妻同逛麗江古玩市場,尋到兩枚牌坊錠,錠面銘“玖月紋銀,萬豐徐記,公議紋銀看訖”的紀月錠(圖3)即其中之一。店主的妻子女兒同在店中,他耳順年歲,文質彬彬,一問,果然是教過書的教師。他興致勃勃地介紹,說是前天去老撾“找東西”,在一戶老年夫妻家中尋獲的,今天上午才回來,女兒剛剛將它擺上櫃檯。店主一笑,說我來得好巧,要價卻不管巧與不巧,張口便開了個天價,比非“公議”錠貴許多。學者們考證認為,錠面銘“公議紋銀看訖”的牌坊錠,只在光緒十年(1884)歲末至十一年(1885)年初使用,流通時間僅僅數月,傳世自然稀少,尤為珍貴。顯然,店主是做過研究的。我說我也在中學教過書,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討價還價,哪怕都是從三尺講台下來的,他也未給半分情面,只些許作了點讓步。 

  另有3種“公估”牌坊錠(圖4),以一兩37克計。其一為銘“光緒捌年,豐茂紋銀,公估童看訖”紀年錠,重4.6兩。其二為銘“臘月紋銀,雷慶泰號,公估童看訖”紀月錠,重4.5兩。其三為“正月紋銀,陳元昌號,官公估佘陳看訖”紀月錠,重4.8兩。以4.95兩的“玖月紋銀”紀月錠為例,銘文中的“玖月”為月份,“萬豐徐記”是票號,“公議紋銀看訖”即鑒定。其他牌坊錠如此類推,只是此後“公議”換成了“公估”或是“官公估”,都須三者俱全。 

  江西省則鑄造一種別具一格的50兩方斗形大銀錠,很規整,呈方斗形,有“井田”乃“民之本”的深意。錠面鑄成田字形排列的銘文,重量幾乎都達到1850克,足額50兩,是各府州縣上解的稅銀。這種方錠(圖5)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鑄造的,許多年沒有個定論。後來有人發現,大英博物館的一本出版物記載,有錠江西方錠出現在拍賣會上,錠面銘文為“南城縣,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伍拾兩匠×”,重1870克。這便無可爭辯地證明,江西方錠最遲是乾隆年間鑄行的。遺憾的是,這枚乾隆方錠後來不知所終,如今有名無實。進入民國以後,初期銀號仍鑄有少量方錠,銘文簡化了,大多只銘“江西足寶”,分佈於錠子四角。 

  其他省份大多沿用元寶形或圓錘形,標新立異的不多。另有方塊形的,極像現代的巧克力。我在雲南尋到一5兩方塊形小錠,重153克,實際重量只有4.1兩,三面作門字形銘三行“道光五年”,門中銘一“課”字(圖6),用來交納茶、鹽等稅的。前面提到的“同治年分,厚生利市”品字小錠,抑或也是雲南的“特產”。 

  古玩集市尚可偶見的小錠,有的有銘文戳記,有的無銘文戳記,年代仍須考究。我在雲南發現的多枚5兩小錠,其中有一種束腰形的,豎式三行銘文,都是“戊戌年分”(圖7),別無他字。店家說是明代的,我首次見到,並無研究,不敢表示意見。曾經有個熟悉的古玩商人帶了枚10兩銀鋌來寒舍,說是明代小銀錠,價格自然按明代銀錠商定。此後幾日,我仔細考究鋌面銘文,發現銘“長街廣平橋南銀鋪劉宅”(圖8)的小錠竟是宋代銀鋌,至今少見,一學生喜歡,讓給了他。除此而外,甚至還有砝碼形、腰形、槽形等,五花八門,不一而足。 

  民國年間大量熔化古代銀錠鑄造銀元,明清時期大量的大小銀錠一變而成了銀元,“劫後餘生”的已經很少很少。廣東有人選用一枚小錠添焊一掛環,製作成小玩件,像條小魚,可以掛佩,亦能把玩,寓意連年有餘(魚)。有的人家保留著一二枚祖傳銀錠,指望它招財進寶,如今成了收藏愛好者獵奇的對象。 

  中國銀錠退出流通領域之後,銀錠收藏的價值也日漸被人重視,接踵而來的便是假金錠、假銀錠騙局的屢屢出現。長沙電視台政法頻道曾邀我去長沙縣鑒定鄉人收藏的銀元寶,我興致勃勃地同往,鄉人小心翼翼捧出來的卻是現代工藝品,主賓皆大失所望。又有一次,受湖南電視台都市頻道之邀,去寧鄉某地鑒定陰沉木,有閒人撞見了,竟趕緊騎上摩托去通知其妻,不一會二人持家藏“金元寶”趕來,竟然還有北京某“藝術品鑒定公司”鑒定證書,標明“參考價36萬”。其實,這玩意兒只是一種黃銅鑄作的假金錠。我也曾經好幾次收到微信上傳來的“金錠”和“銀錠”,請我看看真偽。也曾經多次有人上門,請我鑒定他們的“金銀元寶”,只可惜都是唯利是圖者製作的粗劣工藝品。可見,凡是可以視為有價值的收藏品,金銀元寶也不例外,贗品正在魚目混珠。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