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盂鼎(共1張圖片)
  • 15年8月22日 09:1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西周炊器,清道光年間陝西郿縣禮村出土,通高101.9厘米
口徑77.8厘米,重153.5千克,1951年潘達於女士捐贈,先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盂鼎系清道光初年出土於陝西郿縣禮村,先後為當地鄉紳郭氏、縣令周廣盛以及左宗棠、潘祖蔭等所有,1951年潘氏後人潘達於女士將其捐贈予上海博物館,1959年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今中國國家博物館)。而另一尊同為盂所鑄之鼎,形制略小,習稱「小盂鼎」,器上銘文涉及西周與鬼方之間的戰事,但此器在輾轉收藏的過程中已不見蹤跡,僅於著錄中保存銘文拓本。

    大盂鼎器壁較厚,立耳微外撇,折沿,斂口,腹部橫向寬大,壁斜外張,近足外底處曲率較小,成垂腹狀,下承三蹄足。器以雲雷紋為地,頸部飾帶狀饕餮紋,足上端飾浮雕式饕餮紋,下襯兩周凸弦紋,是西周早期大型、中型鼎的典型式樣,雄偉凝重。

    器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記述了周康王二十三年九月冊命盂之事。銘文中周康王向盂講述文王、武王的立國經驗與商內、外之臣僚因沉湎於酒以致亡國的教訓,告誡盂要傚法其祖先,忠心輔佐王室,並賞賜盂鬯、命服、車馬、邦司、人鬲、庶人等。《尚書?酒誥》是周公旦所作,用以告誡被封在商故地朝歌的武王少弟康叔封,文中有一語句「惟荒腆於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國滅,無罹」,大意是說商紂好酒,不思其過,最終導致國滅邦亡。與大盂鼎銘文所言相合,透露出周人對於商人嗜酒誤國這一前車之鑒的警示。

    此器銘文中用字筆畫粗細不等,且如「王」、「在」、「正」、「土」等字中有許多圓形或方形團塊,象形意味仍較濃。又如銘文中「有」、「厥」、「又」等字波磔分明,體現了用筆過程中自覺的提、按意識。通篇文字佈局規整,書風凝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