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碧玉海晏河清燭台(共2張圖片)
  • 25年3月17日 02:38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武漢博物館收藏的這對清代碧玉海晏河清燭台(見圖),造型雷同,通高22厘米,底盤直徑13厘米,均以整件碧玉碾琢雕刻而成,都是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並無拼接。上部為三層圓形蠟扦承盤,由大到小自上而下,盤緣雕刻海浪紋、連珠紋。盤中的蠟扦下粗上尖,形如針錐,用於插放固定蠟燭。中部為一隻站立的大雁造型,身形高大健碩,幾乎佔據了整件器物的二分之一。大雁頭頂承盤,嘴銜寶珠,挺胸收腹,神態安詳,溫和柔順,粗壯的雙足踏在龜背之上,圓睜的雙目炯炯有神,羽翼豐滿,作展翅欲飛狀。下部為洗式底座,盆狀,下有三足。內高浮雕一龜,昂首作爬行狀,彷彿浮游於茫茫大海之上,形象逼真,動態十足,與繞身的蛇組合成玄武之像。玄武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靈獸,與青龍、白虎、朱雀一起組成傳統文化中的四象,為龜蛇合體的北方水神,故海晏河清的題材中用到了玄武。底座外圈壁浮雕蓮瓣紋飾,內壁刻海水紋,彷彿波濤浪湧,與器物“海晏河清”的主題極其契合。

  海晏河清出自唐代詩人鄭錫《日中有王子賦》中的名句“河清海晏,時和歲豐”,意謂渾濁的黃河水邊清澈了,大海沒有浪而風平浪靜,比喻國泰民安、盛世太平,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潭州水西南台道遵和尚》中亦有“一言啟口,震動乾坤,山河大地,海晏河清”的描述。這對碧玉海晏河清燭台取“雁”與“晏”的諧音,加上波濤洶湧的海水紋飾及龜蛇合體的水神玄武,形象地呈現出“海晏河清”的美好寓意。 

  “佩玉春風裡,題章蠟燭前。”據《楚辭》“室中之觀多珍怪,蘭高明燭華容備”之句,可見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了燭台,戰國時期開始盛行對銅燭台的使用,到了三國、兩晉時期,出現了造型多樣的青瓷燭台。正所謂“亂世黃金盛世玉”,清代康乾盛世時期政局穩定,疆域遼闊,四海清平,國力強盛,經濟快速發展,玉器製作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用玉器製作的各種工藝品品類豐富,精美絕倫。尤其是宮廷特設的造辦處製作了大量的清宮御用玉質生活用品,其中很多還有乾隆皇帝的親筆御制詩文。這對碧玉海晏河清燭台選料考究,通體墨綠晶瑩,光潔透亮。造型逼真傳神,工匠集陰線、陽線、隱起、平凸等做傳統工藝,勾線流暢勻稱,龜背紋理清晰,大雁通身勾線補羽飾,纖細如織,另運用線刻技法,更顯羽翼質感,碾琢層層深入,細緻入微。清中期宮廷藝術講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對器物雕琢工藝精湛,紋飾新穎獨特,是清代宮廷中富有代表性的一件玉雕擺件,從中可管窺到一片“正當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時”的大清康乾盛世景象。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