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和田玉籽料在河床中,經過長期的沖刷和侵蝕,籽料表面會出現像皮膚毛孔一樣的細小砂眼,呈現出凹凸不平的麻皮坑狀。真正的籽料無論多麼細膩,表面都有細密不一的毛孔,這是鑒別和田玉籽料最有效的方法。
和田玉籽料「毛孔」的特點:
1、毛孔不僅是坑
在放大鏡下,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籽料的表面如同地表上的山巒,有高有低,起伏不定。一般凹下去的部分毛孔粗大,凸起的部分毛孔則細膩,此外,毛孔裡外光澤度一致,溫潤柔和。籽料毛孔如同人的皮膚一樣,並不是想像中簡單的坑洞,具有著真實的脈絡感。
2、毛孔分佈不規律
真正天然的毛孔分佈一般是很不規律的,粗細程度和密集程度都不一。光白籽的毛孔看上去比較均勻細小,是造假的「重災區」。尤其對於帶皮色的籽料來說,皮色深的地方可能毛孔就會粗大一些,而皮色淺,或者沒有皮色的地方,毛孔就會相對均勻,細小。
3、可能會出現擦痕
玉石仔被水流搬運、或者在地質運動中,可能會碰到硬石產生擦痕,像此類的擦痕,更多是細條狀的,很淺,所以不容易看到。
此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人為不經意造成的擦痕,比如在開採的時候,被機器摩擦所造成,這些都是屬於人為擦痕。這些擦痕也都是極不規律的。
常見的「毛孔」造假:
和田玉籽料毛孔因有巨大的利潤差,很多無良商販自然就會想方設法的作假毛孔。目前市場上,常見的作假方法則主要是噴砂、酸蝕、人工或機器鑿,滾筒這四種。
噴砂
噴砂的毛孔大小均勻,深淺一致。噴砂形成的「毛孔」,感覺就像附著在玉石原料表面一樣,過於的細密均勻,摸起來有顆粒感,很呆板生硬。
酸蝕
但噴砂出來的效果,往往不是很自然,怎麼辦這就用到強酸沁泡腐蝕這種方法了。酸蝕毛孔的蜘蛛網狀酸蝕紋,經過酸蝕之後,則會留下酸蝕斑,酸蝕的毛孔粗大僵硬。
滾料
滾筒模仿的是籽料形成的過程:把一些切成塊狀的山料和碎石英一起放到滾筒裡和水一起攪拌。
滾筒裡滾出來的大多都是擦痕,通過玉石間相互的碰撞,出來的東西就會有一些坑狀的擦痕,或細微深淺的坑洞,但是與真的毛孔比還是有較大區別的,有被針扎過的感覺,很不自然。
人工/機器鑿毛孔
人為或者機器的用鋼針或者金剛石針尖等工具,將玉料表面搗出毛孔。這種刻意的搗出來給人一種深淺不一的感覺,之後用比較粗的油石打磨,會顯得稍微自然一點。
假「毛孔」,通過鋼針做出來,但放大看後可以發現有方向性,毛孔有凹無凸,看起來不自然,可以說是「一眼假」。
喜歡得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