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康陵墓出土玉器 窺探玉飾之華美(共3張圖片)
  • 20年9月7日 02:59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蝴蝶形玉珮

  位於浙江省西北部、現為杭州市所轄的臨安區,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首任國王錢鏐(liú)的出生地與歸息地。多年以來,隨著錢寬(錢鏐之父)夫婦墓、康陵等錢氏王族墓的發掘,一大批唐、五代十國時期的珍貴文物得以出土,其中尤以秘色青瓷、白瓷和玉器為珍。這裡筆者簡介臨安區文物館的館藏,即該區玲瓏鎮康陵出土的三件五代十國玉器。

  坐落於臨安區玲瓏鎮祥裡村庵基山東北坡的吳越康陵,是吳越國第二代國王錢元瓘(guàn)的王后馬氏墓。此墓葬為磚廊石室,分前、中、後室。其墓門高220厘米,重約3噸,為紫砂石質。而前室皆由磚石砌成,用石板構築的中室六面,左右兩邊還繪有大小相同的兩棵牡丹。後室為葬身之處,發掘時馬氏的屍骸猶存。頂部刻有天文圖,四壁有石刻浮雕12人俑。人俑高80厘米,身著廣袖長衣,下穿長裙,雙手攏於胸前,各捧一生肖石刻。人俑上方是浮雕的“四神”,其中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吳越康陵出土的玉器裡,其中有一件“蝴蝶形玉珮”(圖1),長6.6、寬4、厚0.15厘米。半圓形的玉蝴蝶,採用了透雕與陰線雕刻相結合的工藝,表現了一隻展翅欲飛的蝴蝶。蝴蝶形玉珮為何受人喜愛呢?這與華夏傳統的“蝴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一,眾所周知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中,“梁祝化蝶”雖讓人心酸,卻也預示了人們對美好愛情故事的嚮往,因此蝴蝶也被人們視為吉祥美好的象徵。其二,蝴蝶以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而著稱,常用以表達對女性的頌揚。其三,蝴蝶寓意長壽,因“蝶”與“耄耋(mào dié)”中的“耋”同音,故作長壽的借指。其四,歷代文人墨客對蝴蝶多加讚賞,留下了眾多詩詞,如唐代詩人李賀“東家蝴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等詩句,繪聲繪色地把蝴蝶描繪得如此美好可愛,引人眷戀。而此玉刻蝴蝶紋飾規整清晰,雕刻極為精美,不失為一件非常難得的裝飾之物。

圖2 鳳形簪首

  另一件長10.5、寬4.2厘米的“鳳形簪首”(圖2),則造型優美,精巧別緻,體現了吳越國制玉工藝的一大特色。據其特徵,以往的研究和著述基本將圓雕飛禽認定為玉鴛鴦,甚至網絡上還將其稱為“白玉圓雕飛禽”。但筆者通過對文獻(如《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卷》)和圖像的比對研究,發現康陵出土的圓雕飛禽在諸多細節特徵上,與鴛鴦皆不相符,而與中古時期的鳳凰基本一致,故其當為圓雕玉鳳凰。

圖3 龍形花片

  第三件“龍形花片”(圖3),大小為長5.5、寬3厘米。花片呈三角形,雙面雕,其上刻一飛龍。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分裂割據的時期。中原地區王朝不斷更替,前後有梁、唐、晉、漢、週五代。其他地區主要在南方則有十個割據的王國,如長江下游的吳、南唐,浙江一帶的吳越,福建一帶的閩,四川一帶的前蜀、後蜀,兩湖地區的楚、南平,兩廣地區的南漢和山西境內的北漢。由於這些政權時間不長且多動亂,其帝王陵墓大部沒有詳細記載。而吳越康陵出土的這三件玉器有龍有鳳,非一般“級別”不能為,故它們亦為該墓是吳越國第二代國王錢元瓘的王后馬氏墓之最佳佐證。

  我國境內發現的五代十國玉器寥寥可數,主要種類有花朵紋飾、帶銬、哀冊、琮、佩、璜、墜、珠等,且年代明確者更是罕見。因這些小國原是唐代後期的落鎮割據勢力,故它們的造型均為唐玉的延續,其文化面貌不會超越唐風。儘管如此,其卻有著質地細膩、光澤晶瑩、玲瓏剔透、線條流暢、寫實感強等特點。而臨安康陵出土的這三件玉器,不僅成為了五代玉器的典型標本,更填補了這一階段古玉研究的空白。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