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民國郵票歷盡了紛爭戰亂的年代,且不論那世所矚目的幾大珍郵孤品,中華大地上存在了數十年的磨難歷史,便足以讓大部分的民國郵票消殆遺盡,流傳至今的微量郵品則有力地鑒證了歷史。
文化大革命期間,民國郵票必然處於嚴格清查處理之列,集郵業務全面停辦後,由郵電部軍管會作出決定,庫存的258萬枚92種民國郵票除認為有政治問題的盡被銷毀外,其餘的每種僅留一大張,餘下也盡皆毀。到了今天,民國郵票倍受中外集郵收藏界的青睞,成為一種高值的收藏品,它是東方古國的一段辛酸血淚史的載書。
民國郵票的贗品眾多,皆因民國初期及40年代後期的民國郵票過於頻繁地加蓋,偽品便順勢而大量出現,主要有臆造和偽造兩大類贗品:
臆造——例如,曾出現過1912年在漢口加蓋的“臨時中立加中華民國”二分郵票,實際從未發行過,純屬臆造。
偽造——造偽加蓋郵票比較容易,因為木戳、膠戳隨處可刻,兼且加印採用鉛字排版,較易弄虛作假。因此,加蓋票中贗品甚多,從“臨時中立”直到新中國的加字郵票中均有偽蓋品。
識別偽蓋票的主要辦法是與真品進行細緻對比,包括紙質、刷色、圖紋、筆劃、印色等,經細緻入微的觀察,方能找出細小的差異和各種漏洞。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要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