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銀質鈴鐺犬項鏈(1張圖片)
  • 17年11月17日 11: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如圖所示這件清代銀質鈴鐺犬項鏈,總重27克(含全部),單鏈總長35.6厘米,六隻喇叭形鈴鐺,各鏨花葉紋,各高2至2.2厘米;大小圓鈴鐺,並不滾圓,直徑分別為1.3、1.7厘米,底部各鏨一道凸邊開口,類似兩隻小木魚。除六隻喇叭形鈴鐺和兩隻圓形鈴鐺外,還串連起兩面直徑約2厘米的獸面紋鋪首飾。該器整體製作工藝包括剪片、鏨刻、鏨孔、彎形、焊接等。 

  古代豪門富戶,往往都會在自家兩扇塗刷黑漆或朱漆的大門中間,左右對稱裝飾一對不乏威嚴感獸面紋金屬飾件,且以銅製居多,俗稱鋪首。鋪首獸面常見為鼓睛暴眼,毛髮濃密而捲曲,威風凜凜雄獅獅面,獅口所銜圓環,既可扣環發聲以代喊門,又可充當大門拉手,起開閉作用。大宅門安裝啣環鋪首,象徵著辟邪鎮魔、驅妖除祟、避禍求福。此鋪首飾為獅面,獅額各鏨團壽紋,獅口銜圓環,圓邊近獅面處,各鏨兩兩相對六孔。以獅面鋪首飾,裝飾於鈴鐺犬項鏈,代表著辟邪祈福。一般古代富貴大戶人家,都會豢養看家護院防盜賊之家犬。而每當主人或家僕,牽著佩戴鈴鐺犬項鏈的狗狗出門溜躂,一路上鈴鐺叮叮噹噹,帶著一絲歡愉不斷作響,不乏痛快感。再比如主人回家,門裡門外通人性的家犬,便會歡蹦亂跳地迎上前,那個親熱勁兒,令主人的心情,亦隨之放晴。 

  祖先是狼的狗狗,是人類最早馴養成家畜的動物。甘肅秦安大地灣新石器文化遺址,就出土了繪有家犬形象的彩陶壺;國家博物館藏有新石器時代陶制狗形鬶;我國的甲骨文,也發現有記錄“五十羊五十犬”之犬字。據研究者稱,狗被馴化的真正標誌,是人類開始埋葬自己的動物好友。從距今8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磁山文化和裴李崗文化遺址,就都發現有狗遺骸,證明我國馴化狗的年代,可追溯到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古代狩獵有獵犬,別稱“田犬”,守宅護捨有“守犬”,美味佳餚有“食犬”等。中山王陵出土的獵犬遺骸,就佩戴有金銀製作的華貴頸圈,表明主人生前地位的尊榮。 

  比起環脖牽狗繩,鈴鐺犬項鏈,無疑是犬之美飾,所發清脆之音,令人心情愉悅,也方便主人聞聲覓影,判斷狗狗所處位置。狗忠誠、勇敢、靈敏、護主,忠義之犬是人類親密的動物朋友,發生在忠義犬身上的感人故事,也每有聽聞。至於犬項鏈鈴鐺所發聲響,是否會影響或導致狗的聽力退化,答案是不會。因為所發聲響的分貝音量,還遠未達到能讓人或動物,聽覺受損的地步。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