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錢幣「元」字幣探秘(共4張圖片)
  • 17年6月1日 22: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新疆作為中國“絲綢之路”重要通道,聚集了中西方文化遺跡,留下了錢幣在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絲綢之路”錢幣是中國錢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中西方文化結晶,“絲綢之路”特殊的文化條件造就了“絲綢之路”獨特錢幣。古代,在新疆地區各族人民使用的錢幣有著不同的特色。每一種新疆錢幣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價值和研究價值。多年來,筆者熱衷於古錢幣收藏,期間收集到諸多系列的古錢幣,其中針對絲路錢幣系列收藏,筆者有幸尋獲到兩枚不同版別的“元”字錢。通過介紹這兩枚錢幣,進行互相對比,分析此錢幣特點,深入研究“元”字幣內涵的歷史奧秘。

圖1

圖2

  收藏故事快樂和艱辛,有時候給收藏家帶來無比的歡樂,有時候帶來無極的悲傷,一個人的收藏故事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歡樂和寶貴的經驗。 

  2002年,筆者到吐魯番市高昌區二堡鄉古城村駐村工作組。二堡鄉古城村是世界有名的高昌古城所在地,有著很長的歷史淵源,民間散落著各種高昌時期和“絲綢之路”歷史產物。在個人愛好的驅動下,在業餘時間探索古錢幣收集。有一天,在二堡鄉古城村3隊一名農戶家發現了一枚古錢幣,就是“元”字幣,該農戶家說這是一枚有“元”字的錢幣,但不知道價值。當時,筆者也不清楚該錢幣的價值和背景。不過通過溝通,該農戶同意把“元”字幣讓給筆者。 

  這枚“元”字幣錢幣(圖1)是圓形方孔錢幣,可以說又薄又輕,但是感覺比較結實;為紅銅質,銹比較嚴重,以至於無法看到銅肉;錢幣正面只有一“元”字,錢幣外圍和內穿無輪廓,光平背。錢穿孔基本呈方形,但是4個角並不規則,內孔顯得比較大。該錢幣重1.7克,直徑19.6、穿孔直徑8.15、厚1.1毫米;“元”字高度為5.3、寬度為8.25毫米。字顯得非常清楚,比較肥潤,“元”字鑄造比較淺,整個錢幣鑄造工藝比較粗糙,錢幣背面邊上還有幾處銅瘤。 

  筆者的第二枚“元”字錢則是在2010年尋得。那年,筆者出差到新疆哈密市,在住下的賓館奇石陳列櫃檯前看到了幾枚古幣,其中大都是“開元通寶”錢幣。不過其中一枚“元”字錢幣(圖2),卻引起了筆者的興趣。經過與老闆溝通,價格竟然非常便宜,於是就購買收集了。 

  這枚“元”字幣是有微微的輪廓的錢幣,經過材料查證,在“元”字幣裡第一次發現有輪廓的“元”字幣,可以說這是一枚新發現的“元”字幣版別。該錢幣薄肉,非常輕,但是感覺比較結實,是圓形內方錢幣。該錢幣紅銅質,銹比較嚴重,無法看到銅肉,正面只有一個“元”字,錢幣外圍有微微的輪廓,但是內孔無輪廓,光平背。方孔基本方形,內孔顯得比較小,第一次發現。該錢幣重2克,直徑26.35、四方穿6.1、厚度1毫米;“元”字高6、寬8.8毫米,字比較淺,顯得比較模糊不清,比較肥潤,整個錢幣鑄造工藝比較粗糙。 

  對比先後兩次所得到的兩枚“元”字錢幣,其鑄造工藝、錢幣構造和重量等特徵比較相似,不過錢幣直徑和穿孔有一些差別,最大的區別在於兩者一個有廓而一個無廓。長期以來,筆者查閱了諸多錢譜等相關資料,可惜一直未能找到對於有廓、小孔的“元”字幣錢幣的刊載。 

  筆者認為:無輪廓的這枚“元”字幣,薄肉、輕、內穿大、光平背等主要特徵,比較接近龜茲、玉田等地鑄造的“龜茲無字”錢幣特徵。可以說“元”字幣鑄造技術借鑒於龜茲、玉田等地鑄造的“龜茲無字”錢幣鑄造技術。“龜茲五銖”錢幣的鑄造年代為公元91年至公元7世紀。西域人民鑄造“元”字幣是仿造漢代五銖錢幣鑄造。 

  而有廓的這枚“元”字幣,其內穿小特徵比較接近回鶻高昌時期回鶻文錢幣小內穿特徵。回鶻高昌回鶻文錢幣使用時間可能接近公元848年回鶻高昌時期。 

  這兩枚“元”字幣鑄造特徵,顯示出新疆地區東漢時期至唐代後期錢幣鑄造技術,就是龜茲無字幣鑄造技術和回鶻高昌時期的回鶻文錢幣鑄造技術。而對於這兩枚“元”字幣的具體鑄造使用時間和確切鑄造地點,有待進一步考證。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