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董台灣搜集整理,為什麼就不能為「維生」玩收藏??
記得身兼書畫家、收藏家、造園師與煙斗鑒賞師的黃永玉說過,如果當年只玩木刻,並滿足於以此謀生一輩子的話,他人生的經度與緯度都會萎縮很多。「你們能看到的灑脫人生也就不存在了」。
我信以為然,如果黃永玉先生只玩木刻,且將木刻作為其謀生手段,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木刻匠師,而很難像現在這樣成為一代多維度的藝術大家。為何?因為「維生」的需要,終將有意無意地束縛其思想觀念、桎梏其藝術創新,以至制約其精神昇華。他或許可以在木刻技藝上玩個爐火純青,但終究難以獨樹一幟、超越前人。說白了,他在追求經濟效益的路上更多複製的是產品而不是藝術品。與此同時,也還是因了「維生」,他更不可能延伸涉足其他藝術領域。如此,「人生的經度與緯度都會萎縮很多」,這也是想像中事。
靠玩一樣東西來「維生」且玩得精彩萬分的人,或許有,但定然屬於鳳毛麟角之類。其他更多人若為「維生」而玩,通常也玩不大、玩不好。玩收藏也是一樣,絕不要以「維生」為目的來玩,這不現實,也沒有必要。
對玩收藏者而言,為什麼就不能為「維生」玩收藏呢?原因很簡單,一者收藏是一個不斷積累知識、不斷滋養眼力而厚積薄發的過程,一般不可能靠此「維生」,尤其對一個魚龍混珠、假冒偽劣品氾濫的收藏市場而言,收藏者欲「撿漏」幾無可能;二者,從整個收藏界的收藏情況看,一些高檔次的收藏品幾乎被大藏家們收藏著,不是碰到特殊情況,他們也決計不會隨便拍賣轉讓,也就是說,在市場上流轉的藏品即便是真品大凡也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東西,要靠此增值「維生」又怎麼可能?三者,真正的收藏其著眼點並非在乎物質價值而是在於文化價值,只有憧憬於文化價值,才有可能往收藏的深處裡玩,並玩出可持續的無限興味來;四者,做藏品的護佑者、接力人,讓藏品流轉有緒,以至捐贈給國家,讓更多人得以欣賞,並由此激發其愛國情懷,這該是藏家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