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瓷器鑒定——解說宋代定窯瓷器特徵(共2張圖片)
  • 24年8月27日 01:3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定窯有南、北之分。最初的定窯設在今天的河北定縣,所以用地名命名瓷窯。到了金人南侵的時候,定窯也被摧毀了。宋朝南渡以後,又在景德鎮開設瓷窯,完全用定窯的方法燒製瓷器,便將河北定縣窯稱為 「北定」 ,景德鎮窯稱為 「南定」 。

定瓷質地很薄,並且有光澤。定窯瓷器中以色白而滋潤的為正宗,白色胎骨上,加以湖水而有淚痕的是最好的。定窯瓷器上的釉為白玻璃質,質地好的雪白似粉,所以又名 「粉定」 ,也叫「白定」 ,質地粗糙而且色澤稍黃的定窯瓷器為下品,俗稱 「土定」 。

北宋文學家和書法家蘇軾在其詩作《定州花瓷》 中寫道:「定州花瓷琢紅玉」「 又有元代文人劉祁在《歸潛志》一書中讚道: 「定窯花瓷甌,顏色天下白。」 「花瓷甌」 就是對定窖白瓷的稱呼,由此可見定窖白瓷影響。

定窯瓷器燒製時倒著放置,所以上邊口沒有釉,並都罩上銅圈作裝飾以掩遮。器身上的花紋大多模仿古銅鏡上的花紋,以牡丹、萱草、飛鳳、雙魚之類為主。裝飾花紋的方法,有劃花、堆花、印花、繡花等,其中以劃花最好,繡花最差。此外還有紫色、黑色、紅色等瓷器,都是白色瓷器的窯變,是火候不適而造成的,不能看成是正宗的定瓷顏色。定窯繼唐代名窯邢窯而起並模仿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來定窯興盛而邢窯衰落,以至於到宋代時人們已經只知有定窯而不知有邢窯了。

宋 定窯刻花執壺

定窯在宋代發展成了一個主要生產白瓷的窯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瓷工藝技術和風格。在瓷器的產量、質量和製作工藝上,比唐代及五代時都有相當大的提高。屬於定窯系的瓷窯包括: 曲陽潤磁村定窯、山西的平定窯、陽城窯和介休窯等,另外,四川的彭縣窯也製作定窯風格的白瓷。

定窯瓷器品種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全都是白色胎體,所用胎體完全一樣,只是釉的顏色不同,這是定窯瓷器與其他窯口瓷器的重要區別。而且,瓷器胎骨都比較薄,製作精細,表面乾淨,瓷化程度很高。

早在北宋早期和中期定窯就使用匣缽仰燒瓷坯,所以瓷器底部可以看到支釘痕跡或砂粒。又因為採用覆燒法,燒成的瓷器盤和碗口無釉,被稱為「芒口」。為彌補這個缺陷,匠人通常在口部鑲上金、銀或銅,現在我們仍可以看到這種鑲有金屬的定窯傳世瓷器,稱為 「金鈴口」 「銀鈴口」 和 「銅鈴口」瓷器。

定窯釉質特徵

定窯瓷器釉面光滑,釉質堅密。所施的白釉多見閃黃,所以定窖白瓷又有 「粉定」的稱號。又由於白釉原料含有較高的鋁鋁和鈦,因而釉面又似象牙之白色,好像古代施了粉黛的少女之肌膚,給人以柔潤潔雅的美感。

此外,定窯白釉還有一個獨特的特徵,那就是有名的「汨痕」現象。「淚痕」 就是上釉過程中,釉漿流淌而下,有的地方因釉厚而下垂,形似汨珠,名字由此而來。 「汨痕」 隱現著黃綠之色,最厚處呈現明顯的偏黃色。這是鑒定定窯瓷器應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定窯常見器型

定瓷器型種類繁多,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如碗、盤、碟、杯、壺、瓶、缽、枕頭等,文具如水盂、硯台等,宗教用具有敬神的瓷瓶、六管瓶。各類瓷器造型大都規整而纖巧,摒棄唐代雍容博大、豐滿圓渾的追求,形成溫柔恬靜、素雅舒展的時代風格。其中,常見的是碗、盤、瓶、罐、爐、枕、壺,尤以盤和碗的產量最大。有的碗口徑近30厘米,在當時極為少見。在各式各樣的瓷枕中, 「孩兒枕」 最為著名。

定窯瓷器紋飾

定窖白瓷有刻花、劃花、印花、剔花等多種裝飾手法,此外還有金彩描花、捏塑等技法。早期定窖瓷器的刻花、劃花、裝飾借鑒了越窯的浮雕技法,紋樣以蓮瓣紋、纏枝菊紋為主,線條挺拔,畫面簡介、遒勁有力、工藝精良。印花裝飾始於北宋中期,到北宋晚期定瓷裝飾以印花為主。紋樣有雲龍騰躍紋、水波游魚紋、風穿牡丹絞、花卉錦團紋等,佈局嚴謹,層次清晰,生動活潑,富有神韻。紋飾線條清晰、明朗,體現了當時比較高超的刻模與脫模技術。因為定窯瓷釉層較薄,釉面光潤,所以無論刻花還是印花,線條都非常清爽悅目,形成它獨特的藝術風格。

定窯瓷器款識

宋定窯瓷器款識很多,有十數種之多。刻 「官」 、 「新官」 字款的,大多是碗、盤類,也有少量的瓶、壺和罐等。還有在盤底刻「尚食局」 、 「尚藥局」 款的,以 「尚食局」 款識為多。有的刻在外部,如收藏在國外的一件平底碗外壁上,橫向刻有「尚藥局」三字。在宋代,尚食局是負責宮廷飲食的機構,尚藥局則是掌管宮廷醫療的機構。

宋代定窯瓷器中,還有刻有 「奉華」 、「聚秀」 、 「德壽」 、 「慈福」 、 「禁苑」等款識的,與當時的宮殿有關,也是宮廷用物。此外,定窯瓷器中還有刻有 「五王府」 、 「易定」、「長壽酒」 等款識的。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