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收藏要素
  • 21年10月20日 19:3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在今年的中國嘉德春拍中,趙之謙在1866年贈送給梅圃的山水·篆書成扇(如圖),估價60萬至8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345萬元。張大千曾經說過,「在文人社會中,扇子並非是用來扇涼的,如果為了扇涼,何必要請名家來寫、來畫?扇子最重要的作用,是代表持扇人的身份。你手持一把扇子,字是誰寫的,畫是誰畫的,扇骨是誰刻的,別人從扇子上就能看出你的身份、地位,比現在用名片有效多了。」

  早在明代永樂年間,折扇就開始在民間流傳,而自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折扇形款已趨完善,為制扇、畫扇和藏扇的鼎盛時期。文人墨客紛紛在絹裱紙糊的盈尺之間點染勾畫,山水、人物、花卉、走獸無所不涉,真、草、隸、篆無所不寫。一時間,人皆一扇在手,出入懷袖,士宦雅士和文人墨客借此優遊酬酢,以其作為交往的常見誼禮,而商賈闊佬和少爺公子則以此標榜儒雅風流。近現代,京、津、滬等地更盛「斗扇」之風,有閒且風雅之士於早、中、晚各執不同的折扇,以其上書畫之高雅、質料之優良來比試炫耀,風靡一時。

  由於扇面書畫通常是文人雅士抒情遣興的小品,或被遺贈戚舊,或被付諸市井,其往往寫於優遊酬酢之中,成於率爾不拘之時,因此創作時減少了作者藉以獵名爭譽的心理壓力,作品面貌反而時出新意,愈顯人文親和力。此外,畫扇巧妙結合了卷軸掛畫與手中玩扇兩者的長處,使畫扇在掌間方寸揣摩把玩的同時,更加益於集中觀者精力和吸引其目光,使他得以細心品味扇畫所傳達出來的作者內心世界的清新格調、風雅意趣與閒情雅致。

  因為折扇扇面尺幅小,上寬下窄呈半圓狀,扇面展開時表面凸凹不平,加上有的材料如色紙、金箋、髮箋等對落墨、設色要求更高,欲在其上揮毫者於行筆之前必須長時間揣摩構思,精心佈局,下筆落墨時要求明快簡潔,流暢多變,故一般書畫家視若畏途,不敢隨意染指。

  民國以來的藏扇名家不計其數,像民國時期天津金融家王季楊,其收藏成扇就非常著名,像一件溥儒、章梫的《松山樓閣·行書五言詩》成扇,在前兩年拍賣的成交價就達到了66.7萬元。特別是扇骨為棕竹和尚頭嵌象牙眼錢,無疑顯示出了其收藏品位之高。

  扇面收藏講究的是「真、「精」和「新」。「真」即名家真跡;「精」是名家於藝術成熟期或藝術巔峰期創作的,為他所擅長表現並具有獨特風格的作品;而「新」是由於古代成扇通常使用過,其在開開合合中難免會有磨損甚至開裂而難以重裱復原的現象,所以品相完好的扇面特別是成扇尤為珍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