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筆筒是文房案頭重要的文具,供放置毛筆用,雖未列入紙墨筆硯文房四寶之列,但仍受文人們的偏愛,故筆筒製作都很精美。木製筆筒在明清之際較為常見,有紫檀木、沉香木、雞翅木等。一般來講,清代木製筆筒做工樸素渾厚,刀法遒勁流暢,意境深幽,以紫檀、沉香木較為常見,紋飾以花卉居多。
圖中這件清代筆筒取紫檀木精心製作,直筒式,高12.5厘米、直徑9.3厘米,鑲有臍狀底,為的是給木料經歷冬夏、熱脹冷縮留有餘地,這是老的木質筆筒的共性。此筆筒造型古雅,雕有“二龍戲珠”圖案,二龍穿雲駕霧,上下翻騰,栩栩如生。雕工精緻,細膩入微,層次清晰,疏密有致,包漿豐厚,似玉如脂,工匠的巧奪天工,製成頗具文人雅趣的筆筒,實為不可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筆筒上的“二龍戲珠”圖案。龍是古代傳說中的兩棲動物,它產生於華夏圖騰文化,遠古的三皇五帝均以龍作為圖騰。珠,即珍珠、夜明珠,龍珠可避水與火,是吉祥的象徵,民間喜歡在佳節或慶典時舉辦舞龍表演以示慶賀。舞時由一人持彩珠與雙龍戲舞,或稱二龍戲珠或雙龍戲珠。所以,這一舞龍形式及以後出現的“二龍戲珠”繪畫圖案,都是由一個民間傳說引申而來的。
相傳,天池山中有個深潭,有兩條青龍在此修煉,它們關心附近百姓的疾苦,時常行風播雨,使百姓們過著衣食無憂的太平日子,兩條龍也備受人們的愛戴。天池潭也是天宮仙女們洗澡的地方。一次,仙女們在池中正洗得盡興,一個渾身長毛的怪物猛撲過來,她們高呼求救。兩條青龍聽到呼救聲,立即奔向天池潭,英勇奮戰,將熊怪擒住。眾仙女把青龍搭救之事告訴給了王母娘娘,王母一時善心大發,從寶葫蘆裡取出一顆金珠,給青龍送去,讓它們早日修煉成功。金珠只有一顆,它們誰也不想獨吞下去,推來讓去,一顆金珠在二龍之間躥上跳下,金光閃閃。這就是“二龍戲珠”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