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修建水庫而牽動清朝太子陵
  • 20年11月25日 22: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密雲水庫原為太子陵,埋葬了乾隆三個兒子,長子定安親王永璜、三子循郡王永璋、五子榮純親王永琪,1958年,由於修建密雲水庫,遂將太子陵全部拆除。

密雲縣城西十里鋪鄉楊辛莊1958年建成的農民新村,這裡的農民主要是密雲水庫淹沒區的移民。1983年5月,筆者在楊辛莊見到了這些庫區移民。與董全瑞(1909年生人)等老人交談中,瞭解到他們先世為清太子陵的守陵人。

  太子,—般指皇子中已經確定的帝位繼承人。清雍正帝即位後,鑒於其父康熙帝兩度立廢允礽為皇太子的教訓,改變了建儲的做法。建儲是由皇帝親書密旨.指定某皇子為繼承人,召諸大臣將御書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後,俟皇帝去世後.予以公佈。乾隆帝第:二子永璉追封端慧皇太子,這是比較特殊的。他已內定為繼承人。「雖未冊立,已命為皇太子矣。」除此以外。清代再沒有皇太子的說法。原來,密雲縣的太子陵同薊縣黃花山的榮親王園寢—『樣.都是民間的傳統叫法。那麼。密雲水庫淹沒區的這座太子陵埋葬的是准呢?這座太子陵在清代王爺墳中是比較特殊的,先後葬有乾隆帝長子定安親王永璜、第三子循郡王永璋、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永璜生於雍正六年(1728)五月二十八日,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月十五日申時薨;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1735)五月二十五日,乾隆二十五年(1760)七月十六日辰時薨;永琪生於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午時薨;永璜活了23歲,永璋、永琪為26歲。

  太子陵北邊是奶頭山,西邊是葦子峪,東邊是麻子峪,南邊為鷂子峪。老人講,這個地方從未下過冰雹,周圍的山山水水呈軸對稱的弧形,墳地「腳踩蓮花山,頭頂鳳凰山。」墳地坐北朝南,進入墳地首先看到月河,上有兩座漢白玉石橋。月河後建有碑樓,內有馱龍碑兩方,因系三位皇子,有一統碑兩面均有碑文。這裡的松柏樹很多,增加了陵區莊嚴肅穆的氣氛。宮門為明三間暗九間的門洞,門洞與紅牆相接。進院有東西朝房。月台正中有雲龍階石。享殿明五間暗十五間,綠琉璃瓦覆頂,旁邊有東西角門。角門裡月台之上是三個大寶頂。離太子陵不遠,密雲縣城東北三里,從乾隆四十五年(1780)起駐有滿洲、蒙古火器營兵丁兩千人,因定恭親王綿恩任火器營掌印總統達五十餘年,雖不蒞臨火器營營盤,但對地方有鎮懾作用,對乃父定安親王乃叔循郡王、榮純親王園寢有保護效用。太子陵的制度也較他處王爺墳嚴格,盜伐樹木從重治罪。直至清末,這裡仍是鬱鬱蔥蔥,樹木有六千餘株。到了二十年代,循郡王后人薄荃生活陷入困境,同另外兩府商議後,決定賣樹換錢花。木商非要具體數字,定安親王后裔恆蘭說是五千五百棵。同時約定低於此數按比例少付款,高於此數「上拔」(即挑粗壯的留下)。經過統計,多出二百棵,王府送給了照看墳地各戶,木商為買好樹又花了一筆錢。由於縣政府和伐樹木工與他們為難,木商第三次花錢,才把伐下的樹運到白河岸邊。沒等結成木筏,發大水又沖走一些,木商從這筆交易中沒賺到錢。1947年,人民政權把太子陵的「護衛章京」齊國臣鎮壓。1953年,平掉了寶頂,拆除了紅牆。1958年,人民政府做出了根治潮白河,修建密雲水庫的決定。隨後將庫區農民搬遷,數月後將墳地全部拆除,石料運走。馱龍碑碑文由有關方面捶好拓片保存。地宮裡三位皇子的靈柩由汽車拉走,其他的骨殖埋到了後山。地宮因從未被盜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