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葫蘆名稱的來源
  • 21年1月3日 16:32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古書上有很多葫蘆的記載。“匏”、“瓠”、“壺”、“甘瓠”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如寫成“壺盧”,反而讓人莫名其妙了。象徵意義:與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比較起來,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特殊思維方式的民族,象徵主義就是這種特殊思維方式的重要特點和標誌。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裡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雕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懸掛著葫蘆,其稱之為“頂梁”,據說有此措施後,居家比較平安順利;較講究的民眾,則用紅繩線串綁五個葫蘆,稱為“五福臨門”。

在台灣的鄉間,流傳一句諺語:“厝內一粒瓠,家風才會富”,意思是說,在家裡擺放一個葫蘆,才比較會發財、富有。在人們的觀念中,葫蘆給人們帶來福祿,葫蘆文化也是佛教的一部分,葫蘆用來做容器,盛水、盛酒、做鼻煙壺、並可食用。葫蘆給制陶業、畫家、詩人、音樂家和雕刻帶來了啟發。葫蘆被用在在傳統的婚禮合婚儀式上表示美滿。葫蘆可以做蟲具、花瓶、家庭擺設和寶物。

以上信息由古董台灣提供,如果想瞭解更多的收藏知識請多關注古董台灣。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