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心悅目的清雍正綠釉瓷盤(共6張圖片)
  • 15年3月4日 13:23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江蘇鎮江 劉麗文

  綠釉以氧化銅作色劑,鉛化合物作助熔劑的低溫釉。漢代低溫綠釉陶的釉料中就含有2.6%的氧化銅。宋、金代燒製低溫綠釉陶器的窯場,有磁州窯、定窯、吉州窯等,定窯所燒製的綠釉,被後世稱為"綠定",是珍貴的名品。明代占主導地位的綠釉是孔雀綠釉,還燒造瓜皮綠釉器,清康熙時綠釉的燒製達到鼎盛,色調比較豐富,有郎窯綠、瓜皮綠、孔雀綠等。

  瓜皮綠釉是一種以氧化銅為呈色劑,以氧化鉛為主要熔劑的低溫釉。因其色澤碧綠如西瓜皮之色,故名。又因其施釉方法是將釉漿澆在素燒過的瓷胎上,故也稱"澆綠釉",明代宣德、成化、弘治、嘉靖各朝景德鎮窯均生產瓜皮綠釉瓷器。清代景德鎮窯將其作為仿古釉色之一,大量生產。唐英《陶成紀事》載:"一仿澆綠器皿,有素地、錐花兩種。"康、雍、乾時的瓜皮綠釉呈色有深、淺之分,釉面無開片,玻璃質感強。既有光素器,也有錐拱花紋者,造型多碗、盤,器外底有青花楷書或暗刻的六字官窯年款。

  鎮江博物館收藏有多件雍正時期綠釉瓷器,有一定代表性,今擇選其中兩件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清雍正款綠釉纏枝花紋盤(圖1),高3.3、口徑15.7、底徑10厘米;圓唇,淺腹(圖2);圈足,足底青花雙圈,內有"大青雍正年制"雙行青花楷書款(圖3)。外腹暗刻纏枝花卉紋。此紋飾因圖案花枝纏轉不斷,故稱纏枝紋。其構圖機理是以波狀線與切圓線相組合,作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展開,形成波捲纏綿的基本樣式,再在切圓空間中或波線上綴以花卉,並點以葉子,便形成枝莖纏繞、花繁葉茂的纏枝花卉紋或纏枝花果紋。纏枝紋興起於宋,元、明、清盛行,多作主題裝飾。

  清雍正款綠釉盤(圖4),高2.8、口徑13.1、底徑7.9厘米;圓唇,淺腹(圖5);圈足,足底青花雙圈,內有"大青雍正年制"雙行青花楷書款(圖6)。雍正一朝雖然短暫,但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品種多,題材廣,造型、裝飾都很秀氣,與康熙挺拔的造型風格迥然不同。其胎質細膩,釉面肥厚瑩潤,環璃質感強,純淨無瑕。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