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器、唾壺鑒定——各個時期的特徵(1張圖片)
  • 19年6月30日 07:1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唾器、唾壺鑒定——各個時期的特徵

器物名稱一般依照器型而確定,唾壺又稱「唾器」,用於盛裝唾吐物,衛生用具。

唾壺,早在漢代就已出現,六朝大量燒製。安徽阜陽雙古堆西漢墓出土漆唾壺上有「女陰侯唾器六年女陰庫訴工延造」等字,漢至六朝唾壺當稱為唾器。器型為大口,圓球腹,高圈足,其形似尊,南朝演變為盤口、扁圓腹,平底或假圈足,有的還配以蓋和托盤。唐代唾壺形製出現較大變化,演變為口沿呈漏斗形狀,稱其為渣鬥,功能除保持原來的功用外,兼用作茶器。宋代器型與唐代相似,只是器口變大,其功用除保持漢六朝唾器、唐代茶器外,還用於酒宴上盛放肉骨魚刺等食物渣滓。

鎮江揚中永鑫堂藏南朝甌窯青釉瓷唾壺

甌窯在浙江南部的溫州一帶,創燒於漢代,結束於元。

六朝時期,甌窯得到了迅速發展,由於水陸交通便利,產品大量銷往各地,影響較大。

甌窯因胎土較白,暗襯釉色,並且釉面自然開裂,大的若蟹爪,小的若魚子,疏密得體,自然醒目,器物造型又別具一格,形成了與其它窯瓷器不同的甌瓷風格。從鎮江出土的甌窯瓷器看,三國吳時期,甌窯器很少,僅見碗、盤類,胎色呈白中略帶灰,有雜質,釉色多數為黃綠、淡綠,開細小片紋。

東晉時期,是甌窯瓷業發展時期,出土的六朝瓷器中,甌窯瓷器不僅數量多,而且質量也好,其胎質較細膩,胎土白;釉層均勻,胎釉結合比較牢固,釉色有淡青色、青綠色、青黃色釉,釉層清亮,玻璃質感強。

南朝時期,鎮江出土的瓷器大多是甌窯產品。如大港「135」工地M25南朝墓,出土瓷器30件,除一件為德清窯外,其於都為甌窯產品,而這些瓷器都用紗布包裹,在一件青釉瓷四系罐底部刻有「政」字;另出土有大小各一件青釉唾壺。其中,大的高13.5厘米,口徑11.2厘米,底徑14厘米;小的高9.6厘米,口徑8.4厘米,底徑9.5厘米;兩者與永鑫堂藏南朝甌窯青釉瓷唾壺形制皆相同。這座墓規模較大,墓主身份較高,有可能是墓主定燒的瓷器。在大市口附近一處遺址南朝地層中,出土南朝遺物1022片,其中青瓷片628片,大都為甌窯、洪州窯產品。從以上出土情況看,東晉、南朝時期甌窯產品已佔據市場。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