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士張祖翼隸書聯(1張圖片)
  • 16年11月27日 14:2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華幾千年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的書畫藝術更是脈絡清晰,經久不衰,歷史上曾多次呈現鼎盛時期,創造出了許多輝煌。歷代書畫家們亦為此作出了積極貢獻,而在留下大量藝術瑰寶的同時,也讓他們名標青史,影響後世。清末名士、書法大家張祖翼便是其中的一位。 

  張祖翼(1849—1917),字逖先,又號磊盦,安徽桐城人,系清康熙年間文華殿大學士張英八世孫。張氏家族在康、雍、乾三朝有“四代十翰林,三代十高官”之譽,詩禮傳家之風為後代所相承。張祖翼聰穎才智,胸懷希冀,青少年時期便負笈泰州,邁上求學功名之路。成年後更是遊學四方,35歲時又作英國之旅,他是最早走出國門放眼世界的清代名士之一。 

  張祖翼是一位嚴謹的學者、金石碑版研究專家,書法藝術也同樣造詣極高。髫年即好篆隸、金石之學,篆宗石鼓、鐘鼎,隸法漢碑,印師完白,亦工行楷,偶寫蘭竹,均有韻致。青年時期他與吳昌碩同門,相互切磋,相互砥礪。曾久居上海,被譽為當時海上四大書法家之一。近代上海文化是中國文化藝術的旗幟,能在名流雲集的都市爭得書壇一席之地並出類拔萃,談何容易。他靠的不是運氣,而是自身的強勁實力,一種真正意義上紮實的傳統功底和嫻熟的筆墨技法。西泠印社柏堂後石坊額上的隸書“西泠印社”四字,便是出自張祖翼之手。他一生廣集碑帖,收穫甚豐,世上現存很多名貴拓本都曾為他所珍藏。著有《磊盦金石跋尾》《集書漢碑范》等。 

  張祖翼工四體,尤擅隸篆。由於他對古物的興趣和研究,勢必引導他在書法創作上偏重於篆隸。他一生廣集碑帖,收穫甚豐,世上現存很多名貴拓本都曾為他所珍藏。常年讀碑臨帖,對溯源汲古是大有裨益的,宛如與先賢的交流對話,眼界自然高人一等,書寫亦是游刃有餘。他在篆隸上的成就遠勝於行草和篆刻,也就不足為奇了。誠然,他是一位內心寧靜、甘於寂寞且又有執著韌性的藝術家,更是碑學的堅守者,無論什麼時期,無論什麼作品,都能讓人充分體味到正脈金石學文化的博大氣息,同時也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張祖翼一生作書無數,存世了一些絕佳之作,也多為篆隸。今選其一副隸書聯賞析,以饗讀者。 

  該隸書對聯(見圖),虎皮宣紙質,舊裱,尺寸176×36厘米,上聯:王子猷小住亦種竹,下聯:郭林宗每夜必焚香。上款“桂山世三兄大人雅屬”,下款“逖先張祖翼”。上聯鈐一印“乙未”(朱文),下聯鈐印:“張祖翼印”(白文)、“逖先海外歸來之書”(朱文)。縱觀整體,氣勢磅礡,線條挺拔,墨色濃郁,碑味瀰漫而直入眼簾。聯文共十六字,字字精妙,神完氣足,無一滯筆。在漢碑的敦實厚重之下,我們且又讀見了伊秉綬、陳鴻壽、趙之謙諸家的影子。伊字:從漢碑中攝取神理,自開面目,疏密變化,收放得體,於遒勁中別具姿媚。陳字:金石氣豐潤,筆筆中鋒,力透紙背,清逸瀟灑,結體自由,顯奇崛之意味。趙字:中鋒為主,行筆方圓結合,結體扁方,寬厚大氣,有真、隸融合之美。再看張祖翼此字:以濃墨作書,筆勢靈動,結字方正沉厚,骨肉勻稱,內斂間透出高古之氣,恣肆不失法度,典雅又見峻逸,一點一劃莫不出於中鋒懸腕運行之中。 

  整幅作品雖為重墨,然“飛白”時有絲絲出露,書寫者運筆之流暢、結體之精神可見一斑。在一些字的細節處理上,虛實結合,錯落有致,匠心獨運。如“猷”字上的二點,輕小如燕,靈動盎然,頓生意趣,其“犬”部乃順勢而為,滑轉自然,無形中增添了一種率性。“亦”和“焚”兩字下方的四筆,剛勁挺立,似呈鼎足之勢,托莊重之氣。它的橫畫頗具特色,“亦”和“香”字中的橫畫,雖為平直,但粗細明顯不勻,書寫之中的頓挫依稀可辨。再如,“小”字的柔韌與布白、“每”字的骨感與霸氣,也成了別緻的呼應。個別筆畫中有意識、有節制地誇張延伸,更是作者筆法的熟練把控,如“夜”字的一捺。 

  對聯中鈐“乙未”之印,可推知此聯作於乙未(1895)年,此時正值其壯年時期,可謂張祖翼精品中的精品,雖代表著他的較高水準,但也不能概括出他的藝術全貌。也就是說,張祖翼的能耐並不局限於一二幅作品,更是聚焦於創作的歷程和納古求新之上。此外,對聯中提及的兩個人,王子猷系東晉名士,郭林宗系東漢名士。從內容上看,足以證明張祖翼崇尚清風之氣,這與他的學識、境界、品行等息息相關,也造就了他書法的陽剛、脫俗、高古的藝術魅力。 

  客觀地評價,就聲名而言,張祖翼則不達文中所述等人,但是其藝術造詣並不在他們之下,這不免有生不逢時之憾!誠然,當今書壇對張祖翼的研究未及深至,其精粹之處亦未完全展現,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掘。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