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考古發現吉林省通化市萬發撥子遺址
  • 16年11月28日 07:26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吉林省通化市萬發撥子遺址是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俗稱「王八脖子」遺址、萬發遺址。萬發撥子遺址遺址年代跨度長,分別相當於新石器、商周、春秋戰國、西漢、魏晉及明代,大致涵蓋了吉林省東南部、遼寧省東部及朝鮮半島西北部的文化序列。所以萬發撥子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發撥子遺址位於吉林省通化市郊金廠鎮,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圜(yuan)丘及山脊上多見生活住址;東部則發現有相當數量的墓葬,形成東西長750米、南北均寬200米的遺存分佈區,面積為15萬平方米。遺址的年代跨度較大,從新石器時代直至明代晚期,其間歷經了商周、春秋戰國、兩漢、魏晉等四個時期。這六個時期包括有新石器、先高句麗、高句麗早期土著、高句麗中晚期、滿族先世等五種文化性質的遺存,代表了六種新的考古學文化。
遺址面積15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是生活居住區,東部則發現相當數量的墓葬。其中積石墓、方壇積石墓反映出高句麗時期的一種特殊葬俗,與這兩種墓葬同期的生活居址的發現對於研究高句麗的起源與發展、早期社會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吉林通化萬發撥子遺址 的考古發現,具有很大的考古和歷史文化意義。
1、萬發撥子遺址所處渾江中上游,應為「高句麗先世」貊人故地;
2、遺址中土坑石槨(棺)墓與大石蓋墓、積石墓共存,反映了西漢高句麗建國前,遼東「?歲」與「貊」文化的交匯;
3、遺址「二期」三足器的存在,主要反映了「西團山文化」的影響所及;
4、以「三、四、五」期為代表的主體文化內涵,是「二江」流域「前高句麗」時期的貊族(高夷)青銅文化遺存;
5、萬發撥子遺址的「環山圍溝(壕)」,是高句麗城邑出現前,貊部(高夷)氏族聚落的代表類型。在高句麗建國前,不存在「古句麗國」。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