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共3張圖片)
  • 17年1月5日 16:10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康熙青花瓷以色澤艷麗、層次分明、畫工率意頗得收藏家的青睞。「清一代」、康熙青花「獨步本朝」的說法,在學術界和收藏界已達成共識。現今我們看到的康熙青花瓷,大量為民窯器。清代貴族使用的優質青花瓷,一般來自民窯中的「官古器」。關於康熙瓷的鑒定,總體上從胎、釉、型、畫、款、色、等諸多方面入門。

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一、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胎體

康熙前期胎體雖然較精細,瓷質堅實緊密,但仍未能擺脫明晚期厚重的特徵。到了中晚期,才變薄,接近於雍正的輕薄俊秀。現代的高仿康熙瓷器物,其胎體厚薄均勻,入手沉穩凝重,胎薄卻過於輕薄。胎體有粗細兩者,細的不像真品的滑潤細膩,細撫摸其有粗糙的感覺,從胎體上很難區別其真偽。

二、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釉質

康熙器釉質細潤,緊密融合於胎骨的上面,截然一體。有白色釉、清色釉、粉白釉的美稱。這種釉色在現代仿品中很難見到。現在運用的是一般的透明釉,雖也細潤,但是火氣太大,顯得格外刺眼。現在的仿品,做舊手法很多,對於火氣的處理,一般採取打磨或酸性藥水浸泡,打磨處理,表面有細微的劃痕,浸泡的話,表面過於粗糙老舊。

三、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形

康熙瓷器開啟了造型之先河。其中,官窯器多小件,少見大器,而民窯青花器物的造型豐富多樣,又多見大器。我們通常見得棒槌瓶,大方瓶,鳳尾尊,觀音瓶也大多數出之民窯。

古瓷的鑒別,以形為第一:

1、康熙盤碗、瓶罐類的器底,一般均能見到明顯的旋痕及黑疵。目前所見的現代仿品一般均有底釉,旋紋不明顯,而且仿品尚未發現帶明顯黑疵點。

2、瓶、罐之類的器物底足往往是有二層台的硬折角,清末民國及前些年的仿品依舊無法做到這樣的硬折角。近年,新仿品的折角處,還是不夠角,給人一種弱的感覺。

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四、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畫工

由於康熙一代,跨越了61年之多,其器物上的畫工,早、中、晚期畫風有所不一樣,大致畫風區別如下:

1、清康早期的紋樣圖案以雲龍、山水、樓閣、纏枝、蓮紋居多。盤、碗、內壁則多繪圖案,畫面保留著崇禎、順治的遺風。皴法依舊,山水的線條很是粗放,畫面格局充實而且緊密,給人緊湊之感,空白留的少。山水近看濃深,遠色較淡。

2、清康中期的繪畫水平較早期大為提高,經過藝術家的精心設計,格調大大提高。在康熙27年,官窯停燒,一批畫師大家回到了民間,使這一時期的青花器皿精彩多姿,濃淡深淺,陰陽向背,表現的淋漓盡致。民窯燒造出一大批精品,風格飛揚跳躍、揮灑自如。

3、康熙晚期的青花繪畫技法以深染多見,譬如:山水在濃筆勾勒後,再用淡筆,在景物上加以渲染,以形成暈散的效果。另外,「斧劈皴」的畫法在晚期較為多見。

康熙青花畫色區別:

1、寶石藍,康熙青花的最純正的色。在明代末年崇禎以及順治時期已經見到,康熙青花使用的上等的精選浙料,加上認真淘洗,反覆研磨。才使青花發出如此的呈色,好的一色純藍,稍次點的是藍中帶紫。

2、偏灰藍色,這種色調多見於康熙早期,是由於原料配比和燒成氣氛等要素未能經嚴格掌握所致,和寶石藍相比顯得較差。

3、淺淡青花,這種色調康熙各個時期均有,但是以後期居多。現代的仿品中青花髮色大多是偏灰,有些發藍也是沒有真品那樣的濃翠,仿品中的山水畫也無法達到「墨分無色的效果」。

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的技巧

五、鑒別清康熙青花瓷器技巧之款識

康熙青花款識非常複雜,現主要有官窯款的「中和堂」款和干支年號的「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落款「中和堂」款識的器物,除了古銅彩器物外,多為青花釉裡紅盤,這種器物在傳世品中具有一定數量的,有大小兩種。現代仿品中此類小盤已經出現了很多,但是繪畫技法卻遠不如真品,現代仿品的畫風鬆散乏力。最重要的區別是釉裡紅的髮色不能夠達標,大多現淡褐色,顯得發灰暗。

此外,現代仿品中有直接落「大清康熙年制」款的,但字的功力不夠,在書寫的過程中侷促,極力想模仿,但神韻遠遠不夠。容易辨認出其偽劣。水平較高的,要數仿民窯款的器物,目前所見的一些閒章款和干支紀年款,筆法流暢,頓挫有度,大有康熙民窯的風格,應該是當今高手所為。

瓷器的鑒定主要方法如文。鑒別瓷器應該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先看實物,上手反覆把玩。多去博物館看藏品,同時結合書本。通過對大量實物對比,包括對高仿品的認真比照去學習積累鑒別技巧。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