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美圖 古玩裡的端午習俗(共4張圖片)
  • 25年10月31日 12:05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文化魅力的節日,以端午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屢見不鮮,即使在古玩的世界裡,也不時顯現著端午痕跡。讓我們走進古玩,看看古玩裡的端午習俗。

明德化白瓷屈原像

  明德化白瓷屈原像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與貴族意見相左而被驅逐出京,流放到沅、湘流域一帶。屈原因愛國心切寫下了《懷沙》,之後便抱石投汨羅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逐漸形成了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這件明代德化白瓷屈原像,高23厘米,底7.6×6.1厘米。屈原一副士大夫裝束,一手放在胸前,眼睛注視前方,好像在思索楚國的命運。此像製作精細,質地堅密,晶瑩如玉,釉面滋潤,呈現出象牙質感。

黃地粉彩賽龍舟雙耳瓶

  黃地粉彩賽龍舟雙耳瓶

  粉彩是在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製作工藝的影響而創燒的釉上彩新品種。因其燒成溫度較五彩低,而彩色較五彩多,所以色調比五彩柔和嬌艷,故又有「軟彩」之稱。此瓶高28.9厘米,撇口、細頸、溜肩。頸部在黃地上繪纏枝蓮花,兩側飾雙耳;腹部白地粉彩通景繪賽龍舟圖,遠方層巒疊嶂,近處堤岸樓閣,水中龍舟競技,岸上兒童燃放爆竹,場面緊張熱烈;近底處、足外牆分別飾以如意花卉與回紋。

瓷胎礬紅鍾馗鼻煙壺

  瓷胎礬紅鍾馗鼻煙壺

  鍾馗為民間傳說中趨凶避鬼的真神,原為唐朝人,因長相猙獰遭小人讒言武舉未中,觸階而亡。後托夢唐明皇,誓除天下惡鬼。由此鍾馗的形象便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中國百姓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鍾馗也是端午節常出現的題材。此壺高6.3厘米,呈扁圓形,直口,圈足,上配裹銅礬紅蓋。兩面所繪紋飾相同,礬紅立姿鍾馗,頭頂天腳立地。亂髮蓬髯,雙眉倒豎,目光炯炯,左手執劍,右手怒指,面目威嚴可怖。瓷胎,胎質細密,釉色光潔。

青花五彩人物五毒紋盤

  青花五彩人物五毒紋盤

  青花五彩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彩繪瓷品種之一,由宋金紅綠彩瓷發展而來。青花五彩是在已高溫燒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與多種金屬為著色劑的釉上彩料繪製圖案花紋,再經低溫烘烤而成的。此盤口徑16厘米,撇口,淺弧壁,圈足。通體以青花五彩裝飾。盤心繪張天師驅五毒圖。張天師胯下騎猛虎,手揮寶劍,周圍描繪蟾蜍、蠍子、蛇、蜈蚣、壁虎等,輔以松樹、花草、山石紋等。內壁繪相間排列的菖蒲葉、折枝石榴花、艾草等。從此盤上的裝飾題材看,這應是一件萬歷時期景德鎮御窯場專門為宮廷燒造的供端午節使用的應景物品,圖案寓「袪毒辟邪」之意。

來源:新浪江西

原文地址:http://jx.sina.com.cn/ceramics/zpjs/2014-05-27/095377100.html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