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德化窯白釉几案式墨床(1張圖片)
  • 25年10月7日 02:27发布

作者簡介:芝麻开门,古董臺灣網網站站長,愛好古董古玩收藏,尤擅長古錢幣類鑒定。

  中國文房清供源遠流長,筆、墨、紙、硯被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品類繁多,較為常見的大件文具有筆筒、筆洗、筆架、筆擱、水盂、鎮紙等;小件用具有墨床、硯滴、筆掭等,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在眾多的文具中,有一小玩意兒,曾長久地落寞於文房邊緣,更不曾見於諸多文房著錄,今人知之者甚少。它就是仰仗墨錠而存在的承墨用具——墨床。舊時文人在書齋中磨好墨後,墨錠的一端還沾著墨水,亂放容易玷污他物。墨床的作用就是,把用後的墨塊兒平放在墨床的最高處,墨濕的地方會自然風乾,然後再把墨塊兒放到盒子裡保存,而放置墨塊兒的底托,我們稱之為墨床。其產生的具體年代不可考,文獻亦鮮有記載。 

  墨床以墨定形,又稱墨架、墨台,通常不會太大,寬不過二指,長不過三寸。造型多案架形、座托形、書卷形、博古架形,或曲折,或簡練,多為木、玉、瓷所制,從單純的承墨用具發展到可供賞玩的藝術品,以精、巧、雅的鮮明特徵,深受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 

  如圖所示是一件清代德化窯白釉几案式墨床。器高3.1、長3.8、寬2.3厘米,造型簡潔樸素,線條分明,流暢自然,形制雖小,卻也中規中矩,在書案上靜靜地散發著古雅氣息。 

  晚清,隨著墨汁誕生,銅墨盒盛行,墨床也從文房淡出,漸行漸遠。墨床作為書齋中的小件器具,蘊含的卻是千百年來文人騷客對生活的藝術點綴,特別是文人審美的一種精神寄托,它們發展到後來承載的不僅僅是一塊古墨,更成為了一種知識和修養藝術的載體。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分享喲
點贊0
評論 搶沙發